C2:E教北京·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1期 总第5623期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1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促教育甘当绿叶衬红花———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杜向亮访谈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莹 发布日期:2018-06-29 08:43:05

2018年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助推着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改变与提升。教育信息化人担负着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责任的同时,更应该用中国智慧创造顺应时代发展的优质教育。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杜向亮,旨在了解平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以及平谷区如何统筹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如何引导全区教育系统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深层认知并贯彻落实,如何构建平谷区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以及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规划。

 

记者:2017年度,咱们中心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杜向亮:一年来,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不忘初心,始终以推进我区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中心,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宗旨,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加强各基层学校骨干网管教师队伍培训


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中心狠抓培训工作,积极组织网管教师参加市级、区级信息技术培训,开展创客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创新意识;积极推进网管教师业务再深造,配合我区新增信息化相关软硬件设备,对校园网管理和数字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实际操练等多种形式,对网管教师实施分层次、分内容、分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服务与指导


积极邀请专家走进来,带领学校走出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各项信息技术活动,并聘请专家对全区教师开展微课制作、创客教育培训。组织会员校到门头沟区龙泉小学参加“1对1智慧化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听课,积极研讨,提高对教学新模式的认识,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这类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校积极的响应,为我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教学


我们创建的网管、电教、学籍教师参与的QQ群持续发挥作用,通过远程桌面等功能做好在线技术支持与指导。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帮助解决学校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还积极指导学校进行电子学籍卡的应用研究,平稳推进电子化学籍管理应用及学生卡管理工作,年度制卡发卡15000张,并做好云平台学籍培训工作,把撰写的新增功能的操作文档,放到了“平谷CMIS”的QQ群共享中,教师的总下载量达到了几百人次,为各校学籍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协助教委人事科做好北京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及数据录入工作


对我区六十余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委直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然后又对几十所私立幼儿园的相关负责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区级信息系统管理群,负责解答本系统填报过程的问题累计近千条,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市里,圆满完成我区录入工作。


协助各校录制完成市、区级各类评优课30课时,复制各种教学光盘100余张


配合授课教师一起布置录制环境,阅读教案,以便了解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在录制现场认真地调试机位、测试光线,把握好拍摄最佳时机,协助授课教师制作出精品课程。

 

记者:在这些工作成果中,您觉得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什么?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全市各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战线的同行们分享?


杜向亮: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协助平板教学实验校进行平板进课堂教学实验工作、平谷区教委OA协同办公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平谷区教育资源的平台建设工作、远程互动教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工作等。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信息中心以不忘初心的信念和全心为教育服务的积极态度为支撑,顺利完成任务。


当实验校反映教学中遇到网络问题无法满足课堂使用时,我中心与承建公司积极走访,通过各方面技术检测,发现学校各班的无线信号重叠干扰十分严重,影响了平板教学实验的进行,经向上级请示汇报,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保障平板进课堂工作的施行。


从OA协同办公系统开始运行至今,我中心由专人负责系统维护工作,回答并解决学校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协助承建公司完成了系统服务回访工作,走访了教委的11个业务科室,就OA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情况、遇到的问题、用户的需求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沟通,掌握了OA上线以来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用户的需求,理清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按照《平谷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制定的平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计划,于2016年3月开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建设任务并交付教育研修中心使用,信息中心负责系统平台的硬件管理与维护工作。


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委直单位共计90余单位(含村完小及乡镇幼儿园)信息化建设负责人参加应用及联合调试培训,由信息中心介绍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功能,演示设备硬件操作,并搭建网络环境模拟校间会议实操。目前远程互动教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正常,能满足远程互动视频教研活动和视频会议的使用。


信息中心从需求出发,从科技前沿出发,从发展计划出发,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家长等每一位教育参与者的需求,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记者:中心在课题申报、立项、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杜向亮:接到“十三五”课题立项通知后,信息中心组织教研员认真研读,分析我区所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网络教育研究水平,采取学校自愿申报和重点培养的原则,共有十一所学校参与“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


2017年1月,针对课题立项申请表和课题设计论证的填写,信息中心对五所课题校的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在学校填写过程中开展了跟踪指导,从而提高了学校立项申请书和课题设计论证的质量。


在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我区获得佳绩。本次全国共8000余名师生参赛,其中教师3700名。我区由信息中心李雪梅老师带队,共有14名教师参加,其中4位教师荣获一等奖,7位教师荣获二等奖,3位教师获得三等奖。平谷五中刘金善老师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获得NOC活动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在北京市第十八届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我中心共收到上交作品701件,经过精心筛选,推荐107件教师作品、108件学生作品到市活动组委会参评。教师组共有7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22件,三等奖45件;学生组共有3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7件。平谷区获得市级“最佳组织奖”。


我区还认真组织电化教育委员会的“五优联评”工作,共有19所小学加入了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5所幼儿园加入了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每年上半年,专委会正式布置本年的活动任务。为保证参赛作品质量,我们召开了各会员校教学校长、教学园长工作会。会上,我们对上届“五优联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总结,对2017年参赛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8年5月,教研员开始征集整理北京市学前教育和小学“五优联评”各校上交作品,对每件参赛作品都进行潜心研究、精心指导。在本次征集活动中,我区在学校总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还收到了整合课例54节,教学软件23件,教学论文44篇,微课38节。在学前教育“五优联评”作品征集活动中,也收到了信息技术整合课例22节,主题论文4篇,多媒体教学课件10件,微课1节,一对一课例2节。


记者:请您用几个关键词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咱们中心去年的工作及成绩。


杜向亮:以督导检查为动力,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己任,不忘初心勇担当,甘当绿叶衬红花。尽一切努力让全区90余所教育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创特色教育,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平谷区的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记者:2018年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颁布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同时,平谷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请您谈一下2018年平谷区教育信息中心计划安排了哪些重点工作。


杜向亮:2018年信息中心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


我们将建设以中小学网络视频监控建设、平谷区学校网络视频监控中心建设和教育城域网与公安局联网为内容的“雪亮工程”;以学校厨房操作间摄像机安装及餐厅视频展示为内容的“明厨亮灶工程”;以幼儿园有线网络综合布线、网络中心机房及网络视频监控室建设、学校门禁及校园监控系统、安全教育平台为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以互联网登录实名认证系统建设、网站漏扫系统及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教育城域网系统运维管理项目建设、重要信息应用系统数据备份建设、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机房等级保护建设等为内容的“城域网安全项目”;以教委协同办公OA系统升级、教委人事系统进一步完善升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学校电子校务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为内容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开放式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移动学习、跨学科融合学习等创新智慧教室设计及配套课程体系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点工程”;以区域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基础教育信息化领衔人才或首席信息官(CIO)培养工程为内容的“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还要成立以教育研修中心为主、教育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持的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数据资源编辑、审核、上传、维护队伍,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确保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