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北京·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0期 总第5617期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0期  下一期
微信让家校沟通自由起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丰台区阳春小学 贾占海 发布日期:2018-06-15 10:10:34

家校沟通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不仅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能使家校一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与家庭经常沟通交流是建立家校合作的基础。家校沟通的方式很多,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去维系和经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找到最适合的家校沟通合作方式。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纷纷走进寻常百姓的家里,大部分家长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陌生,特别是微信的使用,这就为家校的自由沟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微信具备强大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和群聊等功能,而且具有跨地域、即时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得家校沟通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微信成为一个跨时空的心灵沟通平台。


一、微信及时展现动态信息


微信具有实时性、快捷性等特点,同时它发布的信息主要用于分享和传播,它的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还可以是多对多的,关键在于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发布方式。班主任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担任“信息使者”的重要角色,可以及时迅速地传递信息,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可以把更多的信息通过微信呈献给家长。


学生在校的表现是家长最想了解的,教师用手机随时记录下学生们成长的点滴,通过微信圈这一现代媒介纽带与家长们进行分享,家长一旦登录微信,就可以看到。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分享班上的新鲜事儿及活动情况,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开展的活动及其他更多的信息。这样的照片是家长们最喜欢的,他们能够一睹孩子在学校和课堂的表现,从而增强了对班级管理和孩子成长的参与度。微信群让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又快捷。


二、微信实现家校有效互动


微信呈现的是极速轻快的楼层式对话,这种交互方式让家长和教师手机上的交流变得很酷。微信不仅让家校沟通自由起来,它的小视频功能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二年级背诵的课文比较多,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好,课上短时间内会背诵了,但是很快就会忘记。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背诵,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就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方式:家长把孩子背诵课文的视频传到微信群里,并且写上名字和序号。比如第一个学生传完了视频,需要写上:1张三。第二个学生传完了视频,需要在后面续写上:2李四。随后教师再对背诵进行点评。到后来,班里的每个人都成了公正的“小老师”,认真地听同学们的背诵,很细致地进行点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全员参与,使班级的整体课文背诵基础更扎实了。


这种新颖的方式做到了全员参与,一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也学会了倾听;三是背诵的同时也是表现自我,让学生得到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克服了课上回答问题时胆怯的心理;四是鼓励了家长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之中,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人和陪伴者。


三、微信让家校实现资源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家长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教育的方式方法良莠不齐。微信上有内容丰富的公众号,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我的微信里添加了各种主题的公众号,如“北京少年报”“北京小升初网”“我是班主任”等。我在自己学习很多优秀资源的同时,通过微信强大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等功能,第一时间与家长和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家长在共享的同时也能各抒己见。这不仅加强了家校的联系,也加深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微信来影响家长、提升家长,让家长感悟到一些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很多家长将实用、触动自己的文章收藏起来,并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家长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班级的读书氛围也越发浓厚起来。


微信,让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自由起来。通过一个学年的实际操作和初步探索,我们欣喜地收获着微信在家校沟通中的妙用和成效。微信时代的家校互动浪潮已经悄悄袭来,让我们在微信时代共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家长在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中一起探讨经验,解决困惑,让家校共育更有效、更有价值、更富有生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