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微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9期 总第5609期 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9期  下一期
为用而建 有用必培 以赛促用——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信息技术运用概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居英婕 李明 发布日期:2018-05-28 11:03:34


濉溪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49年春,是首批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安徽省智慧校园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谋略”为办学宗旨,以“做好人、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为育人标尺,打造“实美”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教育技术先进学校”“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学校一直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

 

课题研究——电子信息化智囊团


自“九五”计划开始,学校就开始做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近年来,学校已结题全国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目前,学校教师杨勇主持的“基于长三角网上结对工作平台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张明主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作为省级信息技术课题正在进行结题;市级信息技术课题三个,已通过中期评估。学校校长冀羽、教师杨勇被纳入淮北市信息技术课题专家库,其中杨勇为淮北市“智慧校园”名师工作室成员,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储备智囊团的后备力量。

 

硬件保障——课堂信息化资源需求


2012年,学校开始实施班班通工程,当时配备了33套班班通设备,到2013年已实现所有班级均配齐班班通设备。学校人人一台办公电脑、校园无线全覆盖、一流的录播教室等,为学校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每班都已安装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并实现联网。数字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航模室、书法室、实验室、舞蹈室、军乐室、版画室等功能室齐全。另有可容纳800人的礼堂,藏书超过八万册、面积近一千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先进的高清数字录播室。


开始时,教师们使用班班通设备并不积极,操作不熟练,故而使用的频率非常低。于是,学校及时研究策略,以培训为基础,以比赛活动为抓手,结合教研活动,大力推进班班通的使用。将培训落到实处,以骨干教师为基础,实施校级、组级、个人三级培训。以点带面,逐步转化教师们的思想认识,让教师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认识到班班通的实施是减负行为,而不是增负行为。


如: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通过整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高易用性、强针对性、广覆盖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育云的持续共建与充分共享,从而满足课堂信息化教学的资源需求,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备课、家校互联等提供支持。

 

多“点”应用 形式多样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进行备课、做课件,通过网络进行校级学科教研活动;针对重、难点自制微课,在课堂上有效植入;利用高拍仪,现场对难题错题进行讲解;利用101PPT中的手机和电脑课件同屏功能进行移动抓拍点评;利用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及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乐教乐学”“叮叮校通”等微平台进行个性作业布置、错题整理及家校互动等;利用录播室进行研课磨课等。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及教学管理,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针对各类比赛,学校有组织地进行培训,组内互审,再由教师进行校级审核,最后参赛,从而保证作品质量。

 

以赛促学 深度融合


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应用,学校以赛促用,组织了“微课”大赛、“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应用能手大赛、课件大赛、信息化论文大赛等。学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的同时,以社团的形式,培训部分学生的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能力。平时安排学生进行信息化应用相关活动。如:查找资料、网上祭英烈等活动。


在各种比赛中,学校获得多项荣誉,如:教师赵敏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在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高九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获省级二等奖;在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中,高九龙的《重叠问题》获国家级二等奖。高九龙、任蕾在“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比中分别荣获第四、第五届“应用新星”称号。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展示活动”省级竞赛中,教师高九龙荣获二等奖,任蕾、赵敏、赵海员三位教师获三等奖;教师杨勇在安徽省首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维护技能竞赛中,通过笔试、上机考试、操作考试等考核获得了二等奖。


学校建成“在线课堂”并投入使用,作为主讲教室一方,实施远程教学,为下面教学点的音乐、美术学科进行授课,对县域教育均衡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获得了第二届省级在线课堂“优秀单位”称号。


同时,学校注重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开发,在2015年克服没钱、没人等困难,引进机器人课程,以社团形式开展授课。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望规划 共促发展


建设创客教室,发展STEAM教育。未来学校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创客教室的建设就是为及早发现、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好苗子,并给予其充分的成长养分。而发展STEAM教育则能更好地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去跨学科学习和探究,两者互补相得益彰。


加大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力度。信息技术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子课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利用信息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校园网带宽进行扩容,加大投入力度,同时以信息化为媒介,整合和研究跨学科教育教学行为,争取早日实现全校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