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8期 总第5604期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8期  下一期
以课题为引领 助力信息化发展——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巧燕 李元慧 张爱晶 发布日期:2018-05-15 10:20:37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当意识到现代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时,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开始思索如何借助现代互联网的力量来实现学校的变革。
经过反复思考,学校确立了“互联网+学校教育”的课题,希望借助互联网与课题的力量来提升学校教师业务素养与教学质量。


培训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首先,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在2016年3月成立了奇点微课程工作室,吸纳成员13名,核心成员7名。现阶段核心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课程,并在全国各地进行过经验分享。


学校针对教师开展了网络培训课程和私人定制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


网络培训课程是指美好教师“1+N+X”教师培训课程,1即教师必修校本培训课程,N即教师必修分类个性化课程,X即教师自选培训课程和集中式培训。


私人定制课程是以系统思维的方式为教师做私人定制型的发展课程,根据萃取教师最佳实践、架构课程图、录制微课程、形成课程的流程进行私人定制,以此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现阶段学校已拥有4套成系列的私人定制课程。此外,学校还尝试课程直播,教学校长李元慧做主播,进行了全程40分钟的全网直播,详尽地展示了学校的社团课程。

 

开设多种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德育课程、智育课程、能育课程三大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学校开设了多媒体全景互动的亲子课程,同时尝试“蝴蝶班”的实践。另外,为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QQ群网络模式进行学习。


确立教师、学生学习系统。学校把“互联网+学习生态圈”为确定“互联网+学校教育”的系统中心词。把系统的主体分成教师和学生两部分,从主题、途径、平台助力、成果分享四个维度出发。建立教师学习的自修系统、研修系统、互修系统三大系统与学生学习的学校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三大系统,实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由性格的形成,最终实现“互联网+学校教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师开发课程。经过实践探索,学校教师开发出系列课程,包含管理系列、教师策略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社团课程系列、全景课程系列。


建设资源库。学校把近年来教师们的研修成果整理、提升,并进行了全资源建设,把教师们的开发课程系统化。


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几年间,学校教师多次在互联网上与全国研伴进行交流,在区域内与同行进行分享。到哈尔滨、沈阳进行了微课程培训,到郑州、西安等地游学,在深圳、鄂尔多斯进行封闭培训,等等。


在培训和游学过程中,多名教师担任培训师、主讲师或者助教,这样的游学、培训,让教师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课题问题梳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在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方面,由于宽城区内的人员调动,研究团队的人员有所调整,这样有一部分研究进行了转移,被调离的人员进度就要比其他的人员慢一些,另外对新参与进来的研究员要进行基础培训,以适应整个研究的进度。另一方面,硬件设备更新慢,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快,学校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因此影响了研究的进度。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一方面将继续发展全景课程,即把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录成微课,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使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全面;另一方面,学校将继续实践,丰富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微课、码书,利用手机电脑,与当下教学彼此嵌入,实现“全资源互动”“全过程资源”“大空间学习”,形成全新的师生成长的学习生态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