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E教江苏·研学旅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7期 总第5596期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7期  下一期
江苏省中小学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5-01 09:31:12

新学期伊始,中国江苏网联合《E教中国》(《E学中国》)编辑部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赴一趟金陵,寻一回古今”“感恩成长,博爱之行”两期主题研学活动。东台市第一小学、盱眙县第一小学共400多名师生来到南京,开启了研学旅行系列综合实践课程。研学活动涵盖了古代历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中山文化、感恩文化,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中华文化中亲践,在研学旅途中学习。

 

活动背景


2016年12月,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注:包含研学旅行活动)。文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明确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考察探究”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探宝南京博物院 传承中华历史文明


央视大热节目《国家宝藏》中,有一期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带着三件国宝亮相,引起极大反响。此次的博物馆之行,也让学生们对与国宝面对面充满了憧憬。


走进南博历史馆,同学们就被王陵文化单元深深吸引。银缕玉衣、广陵王玺、汉代玉器……他们走到自己喜欢的展品前,按下讲解器上对应的宝藏编号,驻足倾听讲解,通过一件件文物与历史展开对话。在特展馆,师生看到了镇馆之宝——景德镇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带着研学任务的学生,纷纷拿出研学手册,描画着国宝的模样,记录下国宝的前世今生。


两个小时的观览,让师生们充分领略到中华文脉的厚重与繁荣,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不断传承。从秦汉遗韵、隋唐盛世、宋元风尚,到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文化鼎兴的盛世江南景象,有如微缩电影一般深刻地映射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文化自信自此渐渐生根发芽。

 

观奥林匹克馆 走“南京眼”步行桥


作为南京青奥会遗产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林匹克博物馆坐落在金沙江西街9号的青奥村内。博物馆内收藏了包括“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体育颂》的亲笔手稿、历届奥运会火炬、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蜡像,以及仲满等奥运冠军的纪念衣物等在内的各种珍品。展馆采用了实物、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需求。学生可在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前驻足拍照。


小记者洪晓芸长久伫立观看着馆内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视频画面。面对那些曾经在赛场上使用过的器材、升起过的国旗,她说:“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所有奥运健儿感到骄傲!”


作为南京地标性建筑,“南京眼”步行桥有别于传统建筑的设计,是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由于两个圆形的主塔好像人的两只眼睛,格外醒目,因此得名。小记者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建筑艺术之美,还可以领略长江的波澜壮阔。大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大桥上奔跑,跳跃,欢腾,尽情释放着年少的激情。

 

感受中山文化 走进特色课程


南京中山小学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孙中山先生陵寝附近,由陶行知的学生陈性松于1928年创办,至今已有90年历史。


中山小学校长庄永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讲话、中山小学的历史渊源、中山装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南京城市元素等为主要内容,为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师生开设了一堂趣味横生的特色课。看图片猜地名、朗读“中山精神”、师生共同朗读孙中山先生语录等一系列有趣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南京的地域文化和中山文化。


其间,中山小学的音乐教师还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学习歌曲《我们的孙中山》,感受孙中山先生为国奔走、天下为公的情怀;还教学生歌唱有别于扬州版的南京民歌《茉莉花》,嗅一嗅“一朵茉莉花”散发出的两种芬芳。

 

徒步中山陵园 感受中山精神


中山陵位于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


到达中山陵园之前,要徒步约4公里的栈道,两侧绿树成荫。小记者胡思涵说:“我喜欢锻炼,经常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步。这里的空气这么好,环境这么优美,又很有文化底蕴,在此行走真是一种享受。”


沿着栈道行进,途中经过明孝陵、美龄宫等著名景观建筑。小记者们讨论着路上看见的建筑、植物和研学作业,如:中山陵园是谁设计的?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造型?中山先生的主要精神有哪些?


到达中山景区,在“天下为公”陵门前集体合影,而后一鼓作气登上中山陵主体建筑——中山陵祭堂,拜谒孙中山先生。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立志树立远大理想,朝着前人的道路继续奋进。

 

游览大报恩寺 行感恩成长礼


明代大报恩寺因明成祖朱棣感怀母亲恩情而建,浸润着“感恩报恩,孝亲尊师”的文化氛围。如今重新复建的大报恩寺将报恩文化融汇在建设理念中,力图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追求。


习礼 感恩成长礼在感恩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青少年须做一个知礼懂理好少年。


随着“扶手、高揖、拜……”的口令,学童们认真学习古代传统礼仪,学习如何使用礼节、如何不失礼。


正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学童要学会整理自己的衣冠,以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洁净和整齐。工作人员给各位学童讲解了汉服的由来、传承体系、结构以及正确穿法。


谢师恩 小学生涯,六载春秋。老师给予学生知识,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早就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学童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恭恭敬敬地向恩师行礼,感谢老师呵护恩和教诲恩。


点朱砂 这是源于儒家的一种习俗,老师用朱砂在学童的眉心轻轻点一颗朱砂痣。朱砂启智,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巧,好读书,读好书,梦想成真。


报亲恩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学童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孝经》,借告白之语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也表达对父母满满的爱。


击鼓鸣志 舞台的两侧放了两个鼓,名“报恩鼓”,学童们陆续上台,击鼓三声,感恩父母,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志向。鼓声越响,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越深,声音传得越远,表明自己的志向越远大。


随行的盱眙县第一小学刘主任对记者表示,很高兴能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此次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受益匪浅!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小记者在感恩礼过程中落下激动的泪水,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穿上极具特色的汉服体验感恩成长礼,整个过程中一直想着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举办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全省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优秀的课外综合实践平台,以天地为课堂,以徒步为方式,感受古都氛围,体验传统文化。研学课程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让历史人物走下“神坛”,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两天的研学行程,让小记者们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加深了情感。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内涵,下一阶段,本报将联合中国江苏网、中国关工委全国家校(园)社区共育先进经验推广指导办公室、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科技小记者研学旅行”活动,加推科技主题内容,完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欢迎各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咨询合作。  咨询电话:18094215058 科技小记者研学活动项目办公室 彭老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