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7期 总第5596期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7期  下一期
未来教育如何避免教师队伍的“技术文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锋 发布日期:2018-05-01 09:32:25

李锋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专家成员。


数字化革命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近五年,数字化革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新工具进一步促进了现实与虚拟学习空间的融合。过去我们谈现实空间、虚拟空间、网络教育等内容时,常常人为地把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割裂开来。如今,穿戴设备、移动设备的新兴技术的发展,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几乎完全打通了。例如,我们利用穿戴设备采集学生上体育课的所有数据,以及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打通使我们在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现实空间,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完全融合体。在这个融合体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其二,大数据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数据把现实客户和虚拟客户刻画得更加精准。以前谈数据支持某些方面的发展,可能是指单独作为某一些数据的支持,是一个抽样的统计支持。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则可以把一个人在网络空间的活动,甚至在现实空间里的活动用数据完全记录下来,是一个全样本的支持。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在网上买东西,买完之后网站就会给我们推荐。它如何推荐?当你登录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便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开始刻画人物的行为,不仅刻画人物的网络操作行为,还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当它刻画用户越来越准确时,它就开始给用户推荐产品。也许在用户还没想好买什么的时候,它就已经推荐过来了。这个方法原先用在电商方面,现在也开始用在教育上,当学生登录到教育网站上,我们就开始刻画学生。当我们把学生刻画得更像学生的时候,他自己准备想学什么的时候,我们正好配套推荐给他学。拥有数据的支持,就可以将一个真实的学生和刻画的虚拟学生二者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刻画得越精准,对学生学习信息采集得越多样、越准确,对他学习的支持就会越好。


其三,智能工具的革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说信息技术工具变革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起来了,大数据支持把现实用户和虚拟用户结合起来了,那么智能工具应用则是把现实教师和虚拟教师进行了结合。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个面对面的真实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如今也出现了虚拟的智能教师。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教育”创造了条件,当现实的教师和虚拟的智能教师真正能够实现对接的时候,这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样全新的数字化环境里,未来教育也就表现出了一些独有的特征。


未来教育:体验式教育


在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未来教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式、传递式教育,而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尤其是虚拟空间的资源,经历了三代信息化资源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单向线性的信息化资源,仅仅给学生提供一种简单的网络内容,到互动选择性的信息化资源,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浏览网络资源,还通过网络平台按需求选择网络资源,并能与网络资源创建者进行互动,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互动还是形式上的互动,学习者还难以进行真实的体验感受。那么,当信息化学习资源变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资源,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环境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AR技术和可穿戴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通过穿戴设备就能直接感受到那个空间,并感受到自己就是那个空间的一部分,这就把整个资源变得更加立体。


如果说第一代是丰富的资源线性地传递过来,第二代可以实现形式上的应用交互,能够通过平台对资源应用进行初步交流,那么第三代就是真正体验式的信息化资源。


在这种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体验式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一种新特征。如何开展体验式教育?怎么才能让学生沉浸进去?对教师来说,这也是新的挑战。


未来教育:智能化教育


第二个特征就是未来教育应是智能化的教育。这种智能化的教育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说前十年我们开始研究网络空间的话,我们只是研究一个网页,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这个网页,我们称之为信息化资源的传递式学习,说白了,我们可能也只是把黑板上的内容放在了网页上。当然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但是如果学生只能学习传递上来的任务,那当他不想学习这个内容怎么办呢?网络平台能否判断出他希望或应该学习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近五年,网络教育平台已逐步创造出一种成熟的选择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推荐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个学生一旦登录到虚拟学习空间,网络教育平台就可以刻画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就可以发现他在什么地方与教学目标有差异,哪些地方还需要弥补,哪些资源适合他学习。那么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变成一种精准式的学习,这种精准式的学习会逐渐转变为一种智能化教育。根据这个目标和每个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学习数据,就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他做学习过程的电子画像,然后再给他推送相应的资源,让学生智能化学习。


当然,这种智能化教育的特征一定是随着新的技术革新而出现的。无论是智能化学习,还是上面所说的体验式学习,对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未来的教育将不全是以前那种面对面的讲授,也不全是我们所说的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更主要是要为学生创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得津津有味。


未来教育:混合式教育


在现实和虚拟学习环境相互交织、数据和智能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对未来教育来说,第三个特征应是混合式教育。


第一,在教育实践中不要把现实空间的教育和虚拟空间的教育隔开。第二,不要认为有了智能教育工具就一定能完全替代真人教师,因为教育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是情感的培育。第三,不能认为所谓的网络教育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


从整体的教育环境来说,虚拟空间的体验式教育有很好的发展和未来。网络远程教育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作为实际教学来看,还是要把现实的教学空间和虚拟的教学空间打通。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时代所需要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资源准备、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学习评价的能力,还要具有网络教学资源准备、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网络教学管理和数据支持教学评价的能力。所以未来教育的第三个特征应该是混合式的教育。


面临的挑战:避免数字化教育环境的“技术文盲”


体验式、智能化、混合式的教育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避免成为新时代的“技术文盲”是每位教师都需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保持过去那种保守的形式,而新的“网红”教师通过网络授课,现实空间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体验学习,五分钟就可以学会一个知识点,学生在“网红”教师指导下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技术进行创新活动,那么这种“网红”教师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当这种教学环境和方式成熟后,缺少新技术环境下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否会被淘汰掉,这是每位新时代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种全新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明日教师就有可能发展成三种不同的群体。一种是先知先觉的教师群体,他们发现环境变了、情境变了、技术变了、工具变了,那么这些教师也跟着去创新,甚至引领教育的创新,他们是数字化环境下教育的创新者。一种是技术的适应者,这部分教师会发现,跟随着他人的发展和成果,了解到自己需要去思考,去适应,去改变,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持续发展自己。当然,还会存在第三种教师,他们对教育环境的变化持一种屏蔽的、自我保护的、不去发展的态度,认为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就能实现任何时代的教育。这类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成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的“技术文盲”。


在全新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量减少“技术文盲”教师的出现,我们今日的教师教育要成为数字化环境下教育的引领,帮助今日教师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成为新时代技术教育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