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E教山东·课堂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5期 总第5582期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5期  下一期
小班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剪纸故事”教学案例浅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陈阳光 发布日期:2018-04-03 16:29:03

随着小班化教学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探求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途径,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营区英才小学根据东营市推进小班化教育文件精神,在“悦·行”文化的引领下,积极尝试探索小班化教育新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尝试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方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剪纸故事”是一节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以人物为主。要求学生能大胆、直接地剪出故事中人物的外形,刻画出人物细节,最后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借以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剪刻等基本方法和步骤,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主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发展模式是小班化条件下美术课堂发展的必由之路。巧用信息化技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制作视频资料、翻转课堂、PPT课件等形式,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学生就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


■细节


“融合·探究攻略”镜头一:


视频故事结合,激趣导入


1. 故事导入。启发学生谈观后感。(讲故事与看视频相结合)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老鼠嫁女》的故事。从前,老鼠一家住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山洞里,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年迈的老鼠爸爸想要改变这种生活,决定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最厉害的大花猫。在女儿出嫁这天,它们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不信你看——(出示视频课件演示)

2. 板书课题(板书:剪纸故事)。激趣思考:作品的表现形式(剪纸)。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精心筛选视频资料,用讲故事与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小班化精彩课堂的亮点。


3. 欣赏感受,了解剪纸。


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的剪纸文化及南北方剪纸的不同特点。(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与民间艺术的情感联系和对剪纸文化的热爱。为学习理解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融合·探究攻略”镜头二:


微视频与示范引导


1. 对比启发,引导示范。(播放教师示范的微视频)


师:我们可以随意剪外形,变形或夸张人物动态。刻画细节时,要学习月牙、锯齿等基本纹饰。

2. 学生学习构思画面,组合构图。(学生适当重复播放微视频,自学难点,强化细节)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由此可以想到,即使是平时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我们重新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也会有新的发现。


3. 小结步骤:学生说,教师总结。(板书:剪外形、刻细节、组合添加)


4. 创意小练习:短时间内剪出人物外形,集体完善改进,总结注意事项。


5.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拓展思路,启发创作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看微视频自学、翻转课堂等形式,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步骤,在体验、探索、实践中总结剪刻方法,学会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与表达能力。

 

“融合·探究攻略”镜头三:合作探究


播放图片课件启发思维,播放轻音乐创设自由温馨、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增加课堂的开放性。


 1.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要举行剪纸故事大赛了,今天,老师收集到了上一届比赛的获奖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出示优秀作品,供学生观察)美吗?


生:美。


师: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好。让我们来共同合作剪出你们心中最美的故事吧。


2. 教师随堂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并纠正问题。


3. 优秀作品展示,推荐代表讲故事,其他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与运用,在体验中创新剪刻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交流能力。利用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实现合作共赢,共同进步。通过讲剪纸故事,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对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热爱 ,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融合·探究攻略”镜头四:拓展升华


1. 学生谈收获,交流学习创作感受。


师: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剪出了自己心中的故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剪纸作品呢?


2. 拓展启发,展示生活中不同形式的剪纸艺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出示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图片)

3. 师:剪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不信你看——


(多媒体演示国家领导人以及名人与剪纸故事方面的视频、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交流、复述评议中,将本课所学知识系统化,实现深化与升华。


■结果


很快,每个小组都剪出了属于自己的剪纸故事作品,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下,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故事,使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主体意识得以张扬,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创造成功的喜悦。


■评析


本案例选取了“激趣导入—示范引导—合作探究—拓展升华”四步进行描述分析。亮点在于将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具体化、实用化,并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与信息技术大胆融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灵活地运用于小班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集实物、声音、图像、视频等声光电于一体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小班化情境教学特点,把关键知识点问题化。教师始终做好一个学生求知的帮助者、引导者角色。通过精心设计课件,不断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互动生成更快速,所以在课堂达标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巧用多媒体、翻转课堂、微视频等教学手段,突破本课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思考、质疑、剪刻、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本课将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统一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老师的启发、引导、示范、带动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种感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课堂的效率才会更高,学生的视野才会更开阔,思维才会更灵活,学生才会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所以,探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发展模式,是小班化条件下美术课堂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