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北京·深度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5期 总第5582期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5期  下一期
从信息技术视角透视小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例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丽荣 梁海鑫 发布日期:2018-04-03 15:35:50



【内容简介】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三点进行有效教学:利用绘图工具和APP剪辑视频,激活思维,导入主题;巧用自定义动画、美妙乐曲,将学生的思维具体化、立体化;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本文根据两节在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的课例,来细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如何恰当融合,以及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冯少民: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两个课例。一个是潘丽荣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Unit 6 I'm sorry I'm late Lesson 21,另外一个是梁海鑫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Unit 5 Children's Day Lesson 16。两位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借助这两个案例,我们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利用绘图工具和APP剪辑视频,激活思维,导入主题;巧用自定义动画、美妙乐曲,将学生的思维具体化、立体化;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下面,我们首先讨论利用绘图工具和APP剪辑视频,激活思维,导入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绘图工具和APP剪辑视频,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她们的设计思路。


潘丽荣:我利用绘图工具将图片进行加工、裁剪、修饰,利用演示文稿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用可以缩小直至消失的拼图遮盖在图片上,配上活泼的轻音乐,制作成演示文稿。


新课伊始,我告诉学生要玩个猜图游戏,当图片依次呈现时,我提问:“Where is it?”让学生猜图说出地点,从而使学生打开思路,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当出示电影院原图时,我提问:“Where is it?”在学生回答之后,播放利用APP剪辑的视频片段。这两个视频片段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猫和老鼠》和《爸爸去哪儿》,学生一看就兴致勃勃的。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制作的电影海报呈现在“电影院”的外墙上,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可以看电影的地方,顺利过渡到本课对话发生的地点cinema,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是个流畅的思维发展过程,既巧妙处理了对话背景这个难点,又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乐于思考,达到了“课伊始,趣已兴”的状态。


冯少民:潘老师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有效地运用了绘图工具,激活了学生关于地点的词汇。之后,潘老师又借助APP剪辑视频,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为学生理解对话发生的地点搭设了台阶,导入了新课。


梁老师,您讲的这节课主题为六一儿童节,但您所用的主题图与教材提供的图片不尽相同。请您来讲一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梁海鑫:在本课中,我呈现的主题图确实与教材相比有所变动。我运用绘图工具将主题图中的人物Guoguo单独抠出来,和其他人物放到一起,组合成新的图片,使学生对对话的人物及背景一目了然。之后的环节中,我的处理方式和潘老师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网上下载到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中主人公狂欢的片段,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截取,以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激活学生英语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视频画面十分欢快,一下将学生带入到聚会的氛围中去,学生兴致高涨。


接下来,我在网上下载到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插图和生日帽的图片,同样运用修图软件,将生日帽剪裁出来,粘贴到懒羊羊的头上,制造出大家在给懒羊羊过生日的画面,引导一名学生为懒羊羊演唱《生日歌》,将学生带入到生日聚会的氛围中,从而引出重点句“You have a beautiful voice.”
冯少民:两位老师充分利用绘图工具和APP,激活了学生的已知词汇,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为下一环节搭设了台阶,做好了铺垫,导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基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为突出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下面,请两位老师分别讲一讲,自己是运用何种技术手段有效突破重难点的。


潘丽荣:我是利用教材插图和自制图片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处理教学难点的。插图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它传递着丰富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教师应利用教材插图的不同特点,设计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中,我与学生一起观察教材主题图片:宝宝手里拿了一些东西。哦,宝宝拿了一些票。票上写着电影开始时间是4:10,再看看妈妈的手表已经4:15了。宝宝和妈妈还在电影院外面。所以他们看电影迟到了。(So they are late for the movie.)


我利用自制的手表和电影票图片,通过演示文稿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将两个时间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地表达出late的含义,处理了教材中的难点,借助对比自制图片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具体化。


冯少民:潘老师,您通过观察讨论图片与对比自制图片两个环节,巧妙地化解了难点。梁老师,在您的课上,遇到了一些动词短语,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您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短语的呢?


梁海鑫:在我的这节优课中,为丰富学生语言学习,在知识目标要求掌握play the piano,play the drum的基础上,我为学生补充了violin,guitar等乐器名称。在授课过程中,我创设出学生们准备在聚会上表演很多种乐器的情境,为教学做铺垫,从而引出一些有关乐器的单词和短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在课件中插入乐器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这种乐器并学习相应单词发音。


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短语play+the+乐器的动词意义,我运用制图功能,对人物进行部分隐藏,引导学生先听伴奏,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来猜测是何种乐器在演奏,使其思维立体化,进而呈现并学习动词短语play+the+乐器。


冯少民:潘老师通过观察讨论图片和图片之间进行对比,巧妙地解决了I'm sorry I'm late 这一难点;梁老师通过插入乐曲,帮助学生理解了play the piano 等动词短语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学生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可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两位老师在输出活动中创设了各种情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请两位老师就输出活动谈谈是如何设计的。


潘丽荣:我通过人物配音和创编对话两个活动,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利用人物图片、哗哗水声及欢笑声,创设了小朋友在游泳馆迟到道歉的场景;利用学校和农场的图片、消失的汽车、牛叫声等,创设了小朋友迟到,向农民叔叔道歉的场景。如此,提供了语言迁移的场景,让学生自主与同伴创编对话,在创设的情境中将所学过的语言有效内化,实现了灵活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课件中所有的图片和人物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学生们熟悉亲切。我又利用APP抠图、修图,进行美化。音乐、水声、汽车开动声、牛叫声都是从网络、其他版本教材中截取,再插入运用到课件中。学生在创设的真实语境中,放飞思维,活化语言输出。


冯少民:潘老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想象,于角色体验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开放性,于情境迁移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于交流研磨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梁老师,您是如何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在输出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呢?


梁海鑫:潘老师的这部分环节设计得很是巧妙,非常值得我们广大老师学习。潘老师将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完美融合,从而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操练的情境,实现了语言的有效迁移。


在我的这节课中,我同样运用APP中的剪辑和修图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你准备在儿童节做什么事情?我为学生提供Lingling's  Children's Day的文段,学生借助范例以及所给提示,进行正向迁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Children's Day计划,迸发出不少令人惊喜的火花,创新思维得以充分体现与发展。


冯少民:两位老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输出活动。潘老师创设了人物配音和创编对话两个活动,内化了语言,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了真实的交流。梁老师通过范例,引发学生思考,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输出文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任务。我们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思考中探究,思考中想象,思考中实践,思考中提高,自然进入英语学习的世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