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5期 总第5582期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5期  下一期
渔歌唱晚——南通市如东县于港小学新教育实验活动掠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4-03 15:09:02

徐亚琴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教育的倡导如一股清泉流过每一个教育人的心间,在迷惘中我们更坚定了方向。南通市如东县于港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徜徉在崭新的校园中,古色古香的厅堂回廊上,于幽静处静听那枝叶层叠的罗汉松唱响秋的欢曲,欣赏折角处碧竹迎秋的婆娑舞姿。仅仅一路之隔的操场上,人声鼎沸,使这宁静的校园上空涌动着浓厚的生命气息。静谧与生气的完美结合,使人流连,让人忘返。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着一群新教育的忠实追随者,循着足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们正在行动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新的学期,师生要共同努力,真正让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深入师生的内心,把新教育理想变为现实。


每天早晨,回荡在校园里的是全校师生诵读经典朝气蓬勃的声音。午间教室里一片静谧,师生在这美好的时间共享书香大餐。


要想让这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下去,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钻研精神的团队进行引领。加入“新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学校成立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晨诵团队 负责编写晨诵材料。一年级晨诵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二年级晨诵内容是畅游古诗词。三年级晨诵内容是品味经典。四年级晨诵内容是享受墨香。五、六年级晨诵内容是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


每月一事团队 根据计划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月主题活动都经历了宣传发动、主题阅读、主题班会、学生感想等阶段。每次活动总结都上传到新教育在线。


读写绘团队 负责上好读写绘课。一、二年级各班一周确定一个主题,每班每周上一节读写绘课,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绘本故事中。


整本书共读、阅读推荐团队 每周每班上一节阅读推荐课或读书汇报课。


高效课堂团队 学校通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每堂课的教学环节是:课前预习,课上学生在教师出示的重点提示引导下,通过自学、交流、研讨、汇报、教师点拨、评价等形式,让新知识的领悟融在学生自主学习中。


我们走过经典


“农历的天空下”是新教育经久不衰的主题,节气的更替、气候的变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这是专属于我们华夏子孙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们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循着常丽华老师研究的足迹,我们开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在农历的天空下”特色校本课程学习。课程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五两个年级,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


对全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段多么奇特的旅程。“在农历的天空下”,中国的传统节气被我们唤醒,我们也被节气“驯养”,生活是有温度的,在四季的天空下,我们成为生活的主人。春天,芳草茵茵,在外出踏青的快乐时光里,我们吟诵着《清明》,感受美景与诗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喜悦;夏天,那池塘低处的蛙声,莲蓬头上蜻蜓的曼妙身姿,采莲小童的娇俏顽皮,带领我们发现了生活的美妙;秋季,天凉了,叶落了,在萧瑟之中,我们从诗歌的韵律中、从丰收的汗珠里发现积极的美丽,寻觅属于秋的诗意;冬日的孤寂从未曾属于孩子,在白雪苍茫之间,在田间嫩绿的麦苗之中,孩子对生命的领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年的时间,我们在这小小的教室里,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联系。


我们缔造完美


有这样一句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的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积极的班级氛围能折射出师生所共同生活的特色文化。完美教室的缔造离不开师生的活动,并将这些生活的点滴有顺序、有意义地体现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中。它可以是孩子们一幅得意的书法作品、一次绘本作品、一张活动纪念照;也可以是孩子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师生之间的共同约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随时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精神面貌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趋势,长期坚持,教室文化生活的特色便彰显无遗。


河蚌坚持不懈地磨砺,最终吐出了圆润美丽的珍珠;工人们努力地开凿,终于从石头中取出了美玉;大师们精心的设计和雕琢,使钻石变得更加璀璨夺目……完美教室的缔造除了环境的布置,更多地体现在师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朱永新说过:“一个教师的内心世界,与一间教室的生活息息相通。”教师的性格气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所以,完美教室的缔造,需要教师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地自省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不断地鞭策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生命能量释放给孩子,引领孩子共同创造学习的幸福家园。


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虽然我们的知识储备不那么广博,但我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们愿一如既往地和孩子们走在新教育的道路上,让“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变得有声有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