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5期 总第5582期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5期  下一期
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引领智慧教育未来——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工作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青 曹欣 发布日期:2018-04-03 10:54:56

2014年5月,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申请参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研究,同年7月,该校正式成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校。在省、市、区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打造了一间全新的智慧教室,配置了60台PAD,引入了云课堂教学系统,以“利用云课堂技术构建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实施“一对一”互动课堂教学研究。

 

启航篇


项目启动前期,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对市内使用了PAD课堂的几所学校进行了听课与走访。经实地考察发现,以云课堂为载体,能较好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旧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最终确立了这一试点项目研究的开展。


研究团队和科学策略是项目的支撑点


项目启动后,学校成立了云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制订了由校长主抓、副校长引领、教科室主任负责推进、多学科教师参与研究、信息技术教师负责软件开发与网络保障的层级管理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既有校领导,又有主管教育教学的中层管理人员,还有各学科科任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大大推动了云课堂教学研究的进程。


在推进策略方面,学校采取了年级组试点、多学科并进的方式。首先,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美术五门课确定为试点学科,在四年级某班开展实验研究。一学期后,学校又将试点班级逐步扩大到三年级和四年级。现在,试点班已经扩大到两个年级共八个班。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学校在试点工作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沟通和交流,加以研讨并解决。


服务教学,促进师生发展是项目的落脚点


2014年11月,学校云课堂设施设备申报、采购、安装、调试完毕,学校全体教师在智慧教室接受了云课堂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对云课堂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系统的使用方法,如备课系统、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


随后,学校组织实验班学生进行使用培训,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重点培训。


为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还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活动和学习。如参加在青岛举行的“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大会”,在福州举行的“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

 

求索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云课堂的教学研究虽然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更多的是学校自身的摸索和实践。


深入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


学校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开始探索,预习环节、讨论环节、作业环节、游戏环节、新授环节……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启发、点拨任务驱动式的“教”,服务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


紧扣学科特性,推进自主实践


虽然学校同时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美术确定为试点学科,但在实践中关于这五门学科的教学研究,学校是有侧重并逐步推进的。研究首先在数学和美术两门学科中起步,数学和美术教研组组长何琴和李程老师承担这两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工作。


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大胆实践。如:何琴老师在执教“数字编码”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AD的百度搜索,自学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探寻数字编码的特点;利用PAD的拍照、编辑等功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电子学籍证。又如:李程老师在执教“一模不一样”一课时,利用PAD发布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主动发现“一模不一样”的有趣场景,拍下画面并上传到班级空间,再在课堂上分组研讨,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树立先进典范,普及精品课例


在云课堂试点中,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教育信息化的佼佼者,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课。随着云课堂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水平,学校从研究课转向常规课探索。教师选定适合云课堂授课的内容,相互协调拟定常规课授课安排表。课前,研究小组集体备课,思考如何将云课堂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课上,研究小组互相听课,互学互鉴;课后,及时交流反馈教学中的收获和困惑,并对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进行反思和改进。


成果篇


课堂创新,改变教学生活


教学模式,融合创新


在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云课堂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法:引言—阅读—探究—分享—创造。数学自适应学习模式:课前发布预习功能——自学;课中分组研讨探究——自悟;梯度分层练习巩固——自测;课后拓展交流学习——自得。英语微时代学习:微课资源——课前学习;微情境创设——培养听说能力;微剧本表演——强化听说能力。


学习模式,自主互动


学生学习自主化、个性化。在云课堂一对一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自主选择不同学力的习题作答。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资源包等工具搜寻学习资料,当堂测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课后可以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学习所需”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云课堂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所需”而形成的合作学习。可以依靠互动平台在课前形成合作小组,也可以根据兴趣来组成合作小组。


研讨交流,引领教育风潮


2015年6月12日,学校承办了高新区云课堂研讨交流活动,来自广州黄田坝小学的三十多位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研讨环节中,授课教师对云课堂教学研究中的收获、困惑和反思逐一进行了交流。


随后,“国培计划”惠州骨干教师研修班又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研讨交流,不仅“引进来”,还大胆地“走出去”。2015年12月和2017年12月,曹欣老师分别在两届区教育信息化论坛中作了主题发言。2017年5月,贺琳老师在长沙市“信息技术提升工程”高级研修班上执教示范课。2018年1月,贺琳老师和赵帅老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好课堂”高级研修班中分别执教英语课和数学课,校长蔡青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进行了介绍,均取得了良好反响。


潜心钻研,收获累累硕果


自云课堂项目实施以来,教师们潜心钻研,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2015年4月,李程、何琴老师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4月,邹沛霞、刘梦婷老师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黄颍兮、黄艳丽老师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现场说课大赛:2015年5月,李程老师斩获国家级二等奖;2016年5月,邹沛霞老师勇夺国家级一等奖。


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2015年5月,李程、何琴、刘圆老师上传的优课获评区级优课;2015年10月,李程、刘圆老师的优课获评市级优课;2016年3月,李程、刘圆老师再接再厉,斩获国家级优课荣誉;2016年12月,邹沛霞老师上传的优课获评国家级优课。


教研论文评选:2015年12月,刘湘滨、李程老师的论文《“PAD云课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思考》《漫步云端,让美术课更具创造力》均获市级一等奖。


展望篇


云课堂项目推行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学校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的使用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也不可能削弱教师的重要性。云课堂教学、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关键因素,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理念的转变,即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旧模式,还学生自主、开放、多元的学习状态。如果理念不转变,只改变教学行为,便是新瓶装旧酒。这种改变,从理念接受到课堂实践,进而全面推进,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今后,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中,麓谷小学会继续“以人为本”,以云课堂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创新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好,充分发挥区域示范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