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讨论,衔接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一、功夫在诗外之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图文声像并茂的处理加工,巧设语文教学情境,恰当地呈现语文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如,笔者在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会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此激发语文课堂生机。笔者为学生展示了课件视频,演示春天大地复苏的生长情境,让学生能够动态地感受春天来了。同时,笔者写了板书“春”字,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联想“春天”。笔者还让学生围绕“春”字,玩“一字开花”的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虽然本课的主题是“柳树醒了”,但功夫在诗外,笔者为学生创设“春”的教学情境,铺设了新课导学基础。
二、突破旧思维之整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可以创造性地重组、优化语文教材,将静态教学内容变成动态教学内容,将微观教学内容转换为宏观课件模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场景处理”,定格呈现语文教材中瞬息万变的“世界”。这种简易、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削弱语文知识中的抽象思维,突出语文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语文学习铺设捷径。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点,秀出信息技术新精彩,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如,笔者在《柳树醒了》一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春”的视频后,鼓励学生从视频中找到春天的特点,在联想春天的同时,开启新课教学第一步。随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课生字“醒”,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生字的含义,笔者还辅以相应字卡,让学生结合课件字卡,听说读写生字。同时,笔者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梳理出“春雨、春风、春燕”“柳枝、柳梢、柳絮”等关键字,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春”的教学资源,分别给出相应的教学图片,让学生真正体会“柳树醒了”。
三、课堂我做主之人机交互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语文学习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训练环境。这样能扩大语文课堂容量,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缩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探究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遨游语文天地,探寻语文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如,笔者在《柳树醒了》一课中,为学生设计了课堂训练——字卡游戏,对课堂新学的生字随机进行听说读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字词,结合训练中给出的图片,组合描述春天景象的句子。同时,笔者录制了课文标准阅读,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跟读课文,充分体会“春”的内涵,展开春天的想象,在朗读中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感知、感悟春天的美。
四、架设彩虹桥之延伸拓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进步,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容量是相对有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语文教学空间。如,笔者在教学《柳树醒了》一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参与生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关于“春”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补充语文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辅助下,为学生构建了语文学习新形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生动趣味课堂;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人机交互,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架设信息技术教学彩虹桥,延伸拓展课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