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安徽·微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4期 总第5574期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4期  下一期
浅析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自身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为县第三中学 季鸿儒 发布日期:2018-03-20 09:04:05

全球已迈入网络教育新时代。共同打造学习型中国,已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一、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把握青少年的发展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品质。


教师要为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五点。


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反思教育能力。教师要自觉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具备能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能力。三是运用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五是心理辅导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按照学习要求选择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并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实施网络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教研,教师可利用Web网页技术、电子邮件和BBS等工具多途径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打破传统教研中单一模式与时空限制,实现经验与智慧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可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分层次组织教师培训,保障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抑或是开展专项比赛,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应用。


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外出“取经”,并安排电教管理人员指导,从宏观上把握网络校本教研的正确方向。之后,可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资源的收集应用与校本教研的开展


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促开发,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首先,创建校园网管理平台。侧重课题研究及教研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和资料形成等方面内容。促进各级教研组织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过程和表达沟通等。其次,创建博客和主题网站平台。帮助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自我研修、共享教学经验、发布设计方案、开发或选用教学资源、评价量规、考试试题、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等,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库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课程基础素材库,中间层是针对一定教学内容用于不同教学环节的集成单元。包括微教学单元、案例、试题、参考资料、相关网址等。最高层是课件库,包括不同形式的课件。


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校本教研的起点。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新要求,教师也会有很多困惑。学校要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在经过分析、比较后筛选出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合。


集体研讨,资源共享。根据教学设计或实验方案,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进行校本实践和研究。主要按照集体备课网上研讨、教学问题网上沙龙和课题案例反思记录三方面进行。
总结交流,改进提高。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以加深理论认识,巩固认识成果,提高教研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参与方式、开阔的视野,是传统教师的专业发展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已不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性活动,因此,教师应始终让自己处于一个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谱写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