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微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4期 总第5574期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4期  下一期
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绽放异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六安路小学 吴晓静 发布日期:2018-03-20 08:58:24

核心素养是指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现今,教育部也突出强调个人修养,核心素养体系则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


鉴于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高举学科核心素养的旗帜。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核心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因而,教师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应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


如:在《好牙伴我一生》的教学设计中,可考虑结合“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要求,认真研究、梳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不仅能明确教学重点,也能将课中的难点落到实处,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充分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课堂合作交流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教师应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研究社会。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应特别注意对合作学习目的任务的要求,对小组分工合作、职责的指导,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同时,还应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也影响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课堂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的认识从自己的学习体验中感悟出来,从实践中体验出来,更好地将个体与群体思维碰撞。


如:《我和伙伴一起玩》一课,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订,是在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绝不能生硬地将这一认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游戏、讨论等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树立游戏规则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学生生活中最爱玩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写“王”字、丢手绢等直接带到课堂上,通过现场体验,让学生小组讨论出某个游戏的具体规则和要求,通过小组间的评价提高全体学生对规则的认知。


当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因为这些资源往往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样以本课为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两个学生因犯规的问题发生争执,一个认为应该给一次警告的机会,而另一个则认为犯规就应该取消资格。于是,我将全体学生带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游戏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更是促进同学间友谊的。第一次玩时太激动,出现犯规也不奇怪,应该给这样的同学一次机会,当然只有一次!那位特别较真的学生也通过同学间真诚的交流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游戏精神,灿烂的笑脸又一次回到他脸上。


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才能让他们有更为深刻的思维交流与智慧碰撞,有更精彩的感悟传达、体验分享,才能成就有温度的课堂。


三、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体验探究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等活动栏目,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中,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实际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获得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


如:《幸福一家人》一课,课前,我搜集了学生和家人一起玩乐的照片,制作成课件。课堂上,通过这些照片的回放,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和家人一起游玩的经历,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进行讲述。为加深学生的体验,我又播放了班里一位学生过生日的视频,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人的付出。继而让学生说说家人都曾做过哪些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禁泪眼蒙眬,深刻体会“有爱才有家,有爱才会有幸福”的内涵。


基于以上情感体验,我现场进行了体验活动设计:爸妈下班回到家。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模拟,让学生现场实践,在做一做、说一说中具体落实如何用行动向家人表达爱。


这样的体验活动设计既有角色表演、情境再现,又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讨论、交流。同时,活动的设计还考虑到了“效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以生为本”。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设计应有“梯度”,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先易后难。


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而,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发展这条“主线”,善于整合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丰富课程内涵,采用“特定学习方式”,集结“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课堂应不局限于学科,不拘泥于教材,在学习内容上,视频、实物、图片,甚至听课教师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堂学习资源;在学习形式上,小组体验合作展示、学生实践汇报、校内外的文化活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课程的良好载体。课程不仅只是各科的教科书,还是体验、经历等。因此教学不只是在课堂,还可以在课外。只有课内外的充分结合才能彰显出课程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各学科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协同。


总之,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绿色生态的新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