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3期 总第5565期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3期  下一期
智能时代的教育展望(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珠珠 发布日期:2018-03-06 09:57:30

王珠珠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

智能时代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是家喻户晓,因为,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把人类“打败”了。如今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未来是人和机器人共生的时代,这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人工智能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了,大概是1956年,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较快发展,近几年呈现出了爆发之势。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首先它是技术。有人说,它是计算机学科,如今依然有人持这样的观点。但我更倾向于它是一个新型的技术学科。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计算机学科领域,并形成了跨学科发展的态势。所以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型技术科学。它与计算机、心理、数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为什么称为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从1956年开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门类,在2016年前后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机器人在不断地模拟、学习和实践着人类的一些功能。至此,我们所处的不再是单纯的智能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为人与社会的关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它已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它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当它作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存在时,我们就可以将当下称为智能时代,或者智能社会。
 

追溯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前一二十年发展缓慢,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开始加速发展。专家潘云鹤院士从技术与应用关系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概括,浅显易懂。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典型任务和应用,指出了人工智能改变的角色,一共是七个方面。当我们重温这七个方面,都会有深切的体会。


第一是机器定理证明,采用逻辑和推理的方法——仿解题者。2017年,中国研制的两款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科目考试,仅用了很短的考试时间就取得超越多数人的好成绩。当然,现在这个机器人经过“进化”和发展,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的逻辑和推理机器了。


第二是机器翻译,采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仿译者。现在很多会议包括一些国家的大型会议,都会用到自动翻译系统。从语音翻成文字,或在不同语言之间实时转换。可以设想,在不远的将来,一些国际会议中的同声传译将逐渐消失。
 

第三是专家系统,运用问题求解技术和知识表达——仿专家。比如医生、维修者等。早期人工智能,学习专家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让机器按专家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
 

第四是博弈,运用树搜索——仿弈者。
 

第五是模式识别,也就是多媒体认知,包括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仿认知者。
 

第六是学习,用神经网络学习——仿初学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应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人们正在深刻地感知它的魅力。从国际象棋和围棋的人机对决,从阿尔法狗到阿尔法元的智能升级,事实告诉我们,机器人可以在基本的构架和算法下,实现阿尔法元这么快速的从零学起并不断超越。
 

第七是机器人和智能控制,运用的是感知和控制技术——仿生物动作。从这七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非常大的突破,那么,它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社会学层面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人们已经能够真实感受到时代在变化。那变化的是什么呢?仅仅是技术吗?我从《智能时代》这本书中悟到了一些体会。作者吴军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他在《智能时代》里讨论了大数据和智能革命,这是他的书的副标题。他指出,我们时代实现了人类从因果关系到数据关系的转变。以前我们分析的都是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在数据中去寻找它们的关系和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是如今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位年轻学者曾经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他说,人工智能就是“比对”,就是一些数字的比对,现在人工智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比对”。这些说明,改变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从这种逻辑的因果关系变化到数字的比较,在比较中去抽取,去凝练,或者是去发现一些关系和问题,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和认知到达一个新的水平。


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发现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实现了从因果关系到数据关系的转变,同时改变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甚至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过去我们的生产关系是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而今,当我们使用机器人或者机器智能的时候,多了一个具有智能的物质,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认为,信息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存在本质区别。信息技术可被看作是工业技术的顶峰,是由机器革命延伸而来,“但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超越这个顶峰,成为新的革命的起点,而不是以往革命的延伸”。他还给这个新革命起了个名字,叫“零点革命”。为什么叫零点?杜占元阐释,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智能,所以人类的诞生起点是智能。人工智能也可以被视为回到原点的革命,只不过人类的智能是由大自然进化而引发的结果,而人工智能则是人为地回到原点。
 

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对自我的一个挑战。这个技术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一系列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的变化,而且正是由于这样不断地自我挑战,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

 

教育将变在哪里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思考一些新的问题。究竟教育将变在什么地方?也许今天我们不能清晰、完整、准确地回答,但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我和大家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以人脑为基础的学习科学的研究。人类历经50年的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会带着过去已有经验、认知结构去学习。人不仅向书本、教师学习,实际上,我们的学习是基于我们的社会,基于我们的认知结构、生理结构和经验来进行的。那么在智能时代人类将如何学习?第一,智能时代教师要教什么,从哪儿开始教?第二,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第三,对学生来说有一个谁是教师、向谁学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也有一个是自己教还是让智能代理教的问题。我想这些都是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但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
 

人在生长的过程中,都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和积累。今后机器人将和你共生于一个社会生态,作为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机器人产品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能,不需要像人类那样从基础开始学习。即使从基础开始学习,它也会像阿尔法元那样,比人类学得快得多。这个时候,如果我有问题,可以向阿尔法元请教,它可以告诉我答案。那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或者我们成人,应该学什么?哪些是不用学的?哪些一定要学?在各个阶段我们都要学什么?怎么学?这就成了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最重要的形式。尽管非正式学习是碎片化的,但是它加起来的总和一定是大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
 

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与智能机器伴生的智能社会,怎么去教?让谁来教?教哪些主题和内容?这一系列问题都将会面临。现在一般的认识是,能够记忆的东西不需要学习那么多了,我的认识是:
 

第一,人的学习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人类的学习大体分成三种方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实际上,目前占比最大的还是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就是你要完成基础教育,还要完成职业或者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就是你要接受培训,无论是用线上还是线下的方式。要想生存和发展,你都需要不断学习。现在,我们一直提倡终身学习,不只在毕业以后继续接受教育就可以了,还必须要零碎化学习,化零为整地学习,这就是非正式学习。随着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最重要的形式。尽管非正式学习是碎片化的,但是它加起来的总和一定是大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我想,学习方式的变化将使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发生改变。当今的社会精英人士大多数是接受很好的正规教育出身的人,未来还会不会是这样?现在还不能回答,但是我认为将可能发生改变。
 

(未完待续)
 

(根据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主办的“智能教育学术年会”专家报告录音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