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微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打造数字校园 提升办学品质——铜陵市人民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居英婕 汤应勤 发布日期:2018-01-09 16:40:20

铜陵市人民小学创建于1964年9月,是铜陵市首批示范小学之一。学校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卓越学校、安徽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学校一直秉承“科学与人文并重,经典与时尚同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和富于创新的科技文化,切实地让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落地生根。

硬件投入,巩固教育信息化主阵地


铜陵市人民小学为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先后投入百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电视系统、监控系统四个网络全部建成。配有120多台电脑,确保学生上课人手一机,教师每人一台。添置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网络教室、多媒体应用教室、机器人训练室、视听阅览室和软件制作室等专业应用教室共11个。每个班级都配备电子白板,学校配备2间智慧课堂教室。硬件设备的投入有力地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为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学校目前配置的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学校网站服务和校园社区论坛。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软件建设,搭建教育教学新平台
 

结合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学校搭建了“信息发布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校务管理平台”“资料储存平台”“交流平台”五个平台,并会根据栏目功能和发布对象的不同,对浏览和使用权限进行分别设置。对直接点击就能浏览的栏目,组成“外网”,对在校内需通过验证才能进入的栏目,组成“内网”。外网重宣传,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重要窗口,内网重应用,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外网的“教育博客”和“名师工作室”及内网的“校园论坛”栏目,克服了常规教研中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更多教师参与评议课和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学校所有在网上发布的信息,都会作为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发展过程的珍贵资料保存下来。同时学校还开发了校园网络办公的FTP存储、内网资料存储、外网资料存储、图片库存储、视频存储。教师们不再为数量庞大的资料存放而担忧。

 

教师建设,数字化发挥信息引领作用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培训,全国Smart电子白板教学评比,市、区互动课堂,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学校微课程课题研究等活动,打造了业务精、能力强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信息化的能力。每位教师均有自己的网络空间账号,在教学中可随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并可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编写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教师在电子备课时,能轻易地找到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拓宽教师信息来源渠道,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利用常用的教学软件,综合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通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呈现教学内容,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白板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学校积极向教师推广“微课”“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等,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减轻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建构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常态化,不仅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一批教师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得到成长。

 

文化建设,广播站与校园社区为建设助推
 

校园电视台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学生们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舞台。广播站的“文化早餐”栏目已伴随学生们十几年,通过自编自导自播,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此外,学生们在全国、全省的电脑制作及比赛活动中也屡次获优异成绩。学校也搭建了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学习交流平台“校园社区”,为师生营造安全快乐的学习空间。学生、教师和家长可在校园社区里学知识、写心得、晒图片、发评论。各班级可建立班级相册,构建日常评价体系等。
 

从近两年的应用效果看,校园社区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有利于掌握网络主动权,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读书节和经典诵读,也是学校的名片之一。“常规+网络”的教研模式也已成为学校的教研特色,且行且思的教研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获得的一切荣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在日常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建设,智慧校园为发展指引方向


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开始摸索应用信息化教学,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使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硬件设施等问题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智慧校园平台就是学校通过探索实践得出的关于信息化教育的一个方向。智慧校园平台和产品的设计思路都很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校园平台不仅解决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也使学校获得了“时代e博·智慧校园”示范校评比铜牌。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全力配合进行试点应用,并根据使用情况,对产品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提出建议。通过校企联合,共同打造优秀的数字教育产品,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逐步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并且会进一步着眼于一线教学,助力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常态化应用。探索云端应用产品、大数据的使用,加强整合各项教学、管理应用,构建智慧校园生态。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使学校获得安徽省首批优秀网站、电子白板比赛最佳组织奖、第四届Smart杯电子白板比赛全国优秀组织奖等荣誉。此外,学校《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和《小学智能机器人普及教育与实践的研究》两个课题分别被中央电教馆和安徽省教科所立项。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有关课题研究的深入,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