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新闻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教育局联合TEDx聚焦科技创新时代教育变革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1-09 13:44:15

本报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正在发生着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处在教育变革新浪潮中的老师们,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日,苏州市教育局联合TEDxSuzhou推出“科技重塑教育”专场沙龙活动。5位苏州本地优秀青年教师携手来自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行业大腕,分享观点,表达见解,为现场近500位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科技融入教育,现在的课堂好玩得不得了


科技创新时代,我们的校园和课堂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如今走进苏州的课堂,你一定觉得大开眼界:微课摆脱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未来教室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触控屏、Pad等多媒体,师生互动更方便、更快捷;大数据分析产品通过采集学生的各种学业信息,可以动态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使个性化教学真正成为可能;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新课程的引入,让科学走到学生中间……


活动现场,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朱艳老师分享了自己和学生在逐梦科学路上的点滴感悟。她表示,科技的发展使当下的教育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方式更加多样,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校门,走到校外,在更广阔的科技领域里探索,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


而在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邱骏晨老师看来,科技融入教育最大的意义是使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可以以最直观、最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习变得好玩起来。邱骏晨说,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体验光压风车,知道黑色吸收光能力强,会形成光压差;自己动手旋转发电机,亲身体会磁场也能够产生电;通过模拟星空的软件,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望无际的星空……“正是这些科技仪器与产品的出现,让科学成为学生真正能够接触到的科学。”邱骏晨说。


为网游和网络正名,他们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一提起网游、网络,很多家长就像看到了洪水猛兽。与这些传统的观念不同,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的谢天老师和苏州市第三中学校的施黎伟老师却在活动现场为网游和网络正名。


演讲刚开始,谢天老师就向观众们“推销”起了网游,看似脑洞很大,但在作为数学老师的他看来,游戏中要用到的策略选择、数据分析、逻辑推理,都蕴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只要正确引导、激励,反而能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粗暴地赞成或者反对,而是寻找他们的世界与教育的关联”。


施黎伟老师有着十多年教龄,他坦白读书时自己也曾是“网瘾少年”,后来被父母逼迫着戒掉网瘾去学习,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成为老师后,在与自己孩子、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那么具有吸引力。于是,他想办法把教学与信息化融合:制作微课,把课程和教学资源放到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学习;建立线上的学习社区,学生在社区里提问,有老师和学生高手及时解答……如今,施黎伟已经成为在网上有1500节微课的大咖,微课在线播放量超过38万。


关于未来教育,青年教师的呼唤你听到了吗?


据了解,TED是一个诞生于1984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播有价值的思想”,在风靡全球的TED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演讲者用演讲为自己代言、向世界发声。

TEDxSuzhou于2011年获得TED总部审批,以非营利性组织的方式独立经营,组织多样的线下活动,受到众多TED粉丝的关注。


本次“科技重塑教育”TEDx沙龙活动是继去年“创·教育”主题活动后,苏州市教育局和TEDxSuzhou联合推出的第二场教育专题沙龙活动。苏州市教育局团委顾耀华老师介绍,活动旨在为全市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展示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创新做法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TEDx这座桥梁,以青年教师这个群体为纽带,把学校、老师和社会、家庭连接起来,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教育,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教育的氛围”。


作为演讲嘉宾之一,来自苏州外国语学校的袁淑文老师就感触颇深。她表示,现在社会上对科技融入教育也有不少质疑声,譬如科技激发了师生的双重惰性、学生痴迷游戏、老师过度依赖教育媒介等,但本质上这些质疑指向的是人而不是科技本身。“科技,意味着一种可能;重塑,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袁淑文呼吁,老师们要能够先于教育完成自我重塑,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前提下,增强对前沿科技驱动教育变革的敏锐性,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