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1期 总第5534期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1期  下一期
翻转课堂应用性文献的现状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露 发布日期:2017-12-26 16:12:09

一、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最早由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如今翻转课堂被普遍理解为:重新调整课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导权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外的时间来看视频,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查阅资料和在网络上跟别的同学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的一系列变革。


近年来,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快速增加,许多文章探讨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及意义,并就这些方面达成了统一。翻转课堂在全国都有试点探索,如重庆市聚奎中学、南京市九龙中学和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等,且这些学校的教学试验均取得不错的成效,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做研究。


自翻转课堂在国内被提出起,中国知网上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文献从2015年开始激增,但对翻转课堂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效果如何研究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现有翻转课堂的应用性文献,探究其现状特点,归纳其不足或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为教学者以后运用和研究翻转课堂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促进翻转课堂在国内应用实践的推广。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可分为理论性文献和应用性文献。其中,应用性文献的主要内容为翻转课堂应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研究,目的在于展示应用过程和应用成效。由于本文是针对翻转课堂应用性文献的现状作出探究,因此研究对象是中国知网上搜寻到的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性文献,研究从三个维度进行。文献的主要时间跨度为2015年到2017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三)研究内容


通过对文献样本的三个维度作出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三个维度分别是文献特征、教学特征和教学设计。文献特征包括发表时间和文献分类;教学特征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包括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设计和成果体现。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文献内容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研究过程


第一步:确定研究方法,明确样本筛选的标准和检索的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在中国知网上搜寻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样本就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第二步:明确文献分析的类目和逻辑模型。第三步:研究文献,根据逻辑模型和类目获取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输出。第四步:根据图表和相关数据,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三、应用性研究现状分析


(一)样本检索


由于本研究是针对翻转课堂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因此样本主要是专业期刊上的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246篇文献,最后筛选出符合样本纳入标准的文献一共155篇。


(二)文献分析的逻辑模型和类目


1.文献分析的逻辑模型


迭代是数学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通过迭代的方法来确定文献分析的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分析逻辑模型


结合本研究的需要,从文献的发表时间以及文献的分类来分析文献特征;从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内容来分析教学特征;从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设计和成果体现来分析教学设计。


2.文献分析的类目


依据文献分析的逻辑模型和扎根理论研究法建立起详细的文献分析类目。


(三)数据分析


1.文献特征分析


(1)发表时间 国内对翻转课堂应用性研究的文献在2013年已经开始慢慢出现,就样本的数据来看,2016年国内翻转课堂应用性文献较2013年增加了近10倍。


(2)文献分类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文献中有24篇出自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其余的131篇则出自各种各样的期刊,都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约占84.5%。这说明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应用性研究以教学实践者为主,而单纯的研究者所占比例仅为15.5%。 


2.教学特征分析


(1)教师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课堂的组织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所在地数据。其中江苏省排名第一,浙江、湖北、广东、北京则紧随其后。从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已经在全国各地慢慢展开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发展更是处于前沿。


(2)学生 从图2统计的数据来看,实施翻转课堂的对象中广布了成人教育、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中、中职、初中和小学。而高校(研究生、本科、高职)占了主要比重,约为70%。高中生的比重占有15%。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实施以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为主,分别占60篇和47篇。


(3)课程内容 从图3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课程涉及领域相当广泛,但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类、语言类和科学类(数学、地理、化学、生物、物理),所占比例分别为37.4%、28.4%和15%。这是由学科特点以及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决定的。


3.教学设计分析


(1)课前活动 从图4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主要还是借鉴了国外的教学设计,以传统形式的视频观看、课前针对性练习和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为主,数量分别140、70和64。


(2)课堂活动设计 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以讨论研究、答疑、成果展示和课堂测试为主(如图5),数量分别为135、73、34和22,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和传统。其中,小组性的讨论研究在全部样本中占87%,这说明大部分的教学者还是觉得小组形式的讨论研究比较有效。


(3)成果体现 在自身课堂上运用了翻转课堂后,很多教学者主要选择用问卷调研、对比研究、交流评价和测试考核的方法来验证教学成效。从图6的数据可以发现,交流评价这一方法占比最大,但是数量也仅仅为69篇。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文献都比较忽略成果成效这方面的体现。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应用有着以下特点和不足。


1.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理论分析远远多于实践应用。教学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的依然居多,应用于课堂上的较少。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翻转课堂应用性研究文献逐年递增,这预示着翻转课堂在国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学者愿意尝试在自身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


2.翻转课堂的开展需合适的教学对象。基于翻转课堂的独特性,学生要在课外利用网络和电子设备等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制能力。翻转课堂的实施以高中及高校教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和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自制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更好地约束和管理自己。而年纪较低的学生,心智还没完全成熟,较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适合的教学对象。


3.翻转课堂的课程以信息技术类和语言类这种实操性课程为主。

就信息技术类课程而言,Photoshop、编程语言等需要上机的课程实施翻转课堂较多。就语言类课程而言,教师都会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听录音、记单词、理解课文意思,而在课堂上则主要是讲解重要语法点,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由地进行口语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自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很好地进行口语练习和互相评价,提高班级的学习气氛。


4.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以传统形式为主,创新元素较少。翻转课堂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很多东西还是在摸索当中,在实际应用上面还是主要参考借鉴国外的教学设计,很少能够做到先分析自身条件再结合翻转课堂来开展应用。


同时,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缺乏创新元素。在155篇文献中,仅有2篇的课前活动安排了学生进行实践实训。且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主要还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虽然小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应该多运用一些新式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不应被常规给束缚。


5.翻转课堂应用性研究中的成果成效研究较少,不能为他人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对翻转课堂应用性研究时,除了把重点放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还应注重成果成效的检验,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学者意识到翻转课堂是否真的能提高课堂成效,便于自己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还能为其他教学者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