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1期 总第5534期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1期  下一期
智慧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志平 发布日期:2017-12-26 14:26:07

■作者简介

陆志平 研究员,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工作组组长。


新的场景 新的范式


“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以应用为导向,统筹理念、方法、技术和学科要求,融合创新,提炼新的教学模式,引领课堂的变革与转型。网络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需要专业团队、一线老师和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创新。合适的模式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2016年6月,在e学习实验的基础上,江苏省启动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全国一些专家的支持和引领,以常州市天宁区为基地,联合省内部分地市的学校,共有53所学校、17个学科、100多个实验班、5000多名老师参加。经过顶层设计,精心研究,反复实验,梳理提炼,实践验证,目前,17个学科的范式梳理和提炼已经基本完成,并且累积了200多个案例,展示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新场景。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范式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元素。第一,聚焦课堂。基于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网络环境,改变班级授课的弊病,我们要从课堂做起,改变课堂的40~45分钟。改变课堂的同时也必然会延伸到课外,甚至涉及课程的改变。第二,聚焦学习。经过反复研究探讨,突出两个关键词:“交互”和“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是依靠信息技术为中介的一种交互式、探究性的学习,而不是灌输式、接受式的学习。第三,标准和个性的统一。“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追求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但是,我们要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课程标准,做到有标准的个性化。第四,统筹兼顾,融合创新。科学的教学范式必须考虑正确的教育理念。


关于教育理念,主要考虑以下几项:一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民主,如果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仍然是专制的,那就不是民主的;二是个性的,促进每一个人生动活泼发展的;三是建构的,而不是告诉的、灌输的、训练的;四是对话的,平等的。


教学方法,主要是深度学习和混合学习。有人将混合学习理解为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的新方法进行混合,但我理解的混合学习是线上线下的混合。混合学习体现了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价值引领。那么多好的技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提高其应用水平,并且综合以上要素融合创新,产生新的教学范式,体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的教学范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且基于互联网环境和特定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流程可以简化表述为“任务—问题—任务”。


首先是任务驱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这个任务的学习不再像以前的预习,而是要求学生运用工具和资源,去探究解决特定的问题,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问题引导的学习。先是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在平台上和小组内分享,也可以在班级上分享。然后,学生们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大家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探究。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解决,共性的问题共同解决,讨论探究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


  一般完成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任务基本上也就完成了。之后,教师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个新的学习任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个教学范式的运用,使课堂的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特别是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学科范式 各有特点


新的教学范式体现了所有学科的共同追求。但是,不同学科的范式,又应该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


比如地理学科。地理学科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和谐、数字化的地理实践能力等素养。“互联网+”的地理教学范式的提炼,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现行的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第一册书分为四章,十个小节,基本上按照知识点的逻辑排列。新的学科范式是从素养为本出发而非从知识为本出发,因此,自然地提出对课程教材进行重组的要求。把第一册书重组,首先让学生掌握在数字化环境下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习运用数字地图,认识等高线、经纬网等,然后再学习其他内容。根据课堂教学范式,有时候不是按照课本来设计,而是按照几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来设计,深入问题情境,感知地理事象,探究地理奥秘,创新应用设计,智能评估分析(如图1)。这样的范式既是地理的,又是信息化的,而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同时,我们开发了线上产品,把地理的每一个章节做成一个学习包,有教师端和学生端,有课堂互动端和移动端,四个端一键互通,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实践效果很好,老师应用方便,在学生和家长中也很受欢迎,学生考试分数明显提高。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去学习,学习的质量和品质一定会提升,因此不需要担心做题少、不会考试的问题。


再比如说阅读。通读文本、整体感知,重点研习、欣赏评价,自主建构、拓展应用(如图2)。通读文本是在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是在智能反馈系统平台支持下的一种学习。围绕重点问题的探究是一种协同式学习,也是一种在线分享的学习。自主建构,是一种兴趣引导、个性化梳理和探究的过程。新学习的内容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再比如说写作,以前的写作教学模式是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写,写完之后交给老师批阅,老师批阅完还给学生,再组织评讲。而现在的写作是贴近生活的,儿童亲身体验的写作。这种写作不是以一堂课为时间单位组织教学,而可能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观察、写作、在网上发表,而且即写即发,老师、学生随时可以阅览点评,然后组织线上线下的讨论,最后再修改发表。这便是自媒体时代的书面表达,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写作对技术环境的要求很低,在任何一个终端上都可以进行,如图3。



 

新的期待 新的追求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实践,我们期待的智慧课堂应该体现互联网时代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的大趋势。教材要从告诉型的教材走向建构型的教材,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素养本位。教学过程要从多媒体教学走向真正的交互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是讲授型的,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数据分析不是简单的刷题、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嵌入式的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集各种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指导。


我们期待更多的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品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