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教北京·科技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0期 总第5526期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0期  下一期
立足课堂提升水平带动发展———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项目设计与实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史鹏越 蒋中海 发布日期:2017-12-12 15:54:00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整体上从普及期迈入整合期——信息化建设开始向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以加速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基于数据精准决策与有效诊断辅助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特征,力求实现教育信息化辐射和全面带动之下的教育体制改革。


北京市通州区2015年被定义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对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深综改的一大突破口,如何服务通州教育升级转型、适应副中心教育发展需求,是通州教育信息化工作者不断思考的话题。通州区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项目应运而生,通过整体规划与实施,以三年三阶段为周期推进:第一阶段关注探索应用,第二阶段关注个性化推进,第三阶段关注模式化推广。最终,力求通过项目实施促进通州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发展与提升,实现本区教育的信息化、优质化、国际化。


一、调研数据,找准研究方向


1.问卷调研,了解教师需求


在项目规划初期,项目组针对参与实验教师的现有应用状况、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等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对回收的样本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资源设计、技术功能、活动设计、交流研讨是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以此为基础,项目设计中的推进方式涵盖了理念与技术培训、观摩研讨、组织研磨课等。


在项目第一个阶段完成之后,项目组针对教师应用现状开展了第二次中期调研,主要针对教师智慧课堂主要整合应用点进行了细节调研。根据数据统计,教师的使用困难集中在学习数据的应用与学习资源制作等方面,为项目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


2.课例分析,了解教学实际


项目开展一年后,项目组收集了通州区智慧课堂应用课例98节,并对课例整合应用点进行分析,提炼通州区智慧课堂现有主要整合应用点。其中包括:检测反馈、作品展示、学情诊断、工具支架、资源自学和学生互评几大类。


检测反馈是最常用的功能点,主要帮助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在某一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进行,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客观题,统计学生正误百分比;主观题,呈现所有学生作答情况。作品展示也是常用的一个功能,用于展示学生的某个作品或想法。与检测反馈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对学生课堂生成作品的展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挥,多应用于课堂总结环节。学情诊断应用于教师未讲解新知识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前测,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工具支架主要是学生借助平板电脑中的小软件或教师提供的交互式课件进行拖拽、探究等活动。资源自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源包,学生借助资源进行自学,资源形式包括图文文档、微课等。学生互评是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进行范围更广的师生、生生互动。


二、研磨改进,立足实际课堂


1.以研磨课为突破口探索智慧课堂


在项目开展初期,项目组在技术培训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磨课设计与实施。一学年中,配备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团队进行了研磨课114节,研修中心信息网络部走进8所项目校课堂,进行研磨课15节。


2.以研究课为深入点细化智慧课堂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实践,通州区智慧课堂项目慢慢培养出了一批技术水平高、教学观念新、整合点有思考的教师,他们在不断应用、质疑中发现技术服务课堂教学的适切点。截至今日,共进行了5节智慧课堂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其间项目组与授课教师进行备课7次。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研究团队解决了一个个实际教学问题。


三、申报课题,提升研究水平


1.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


在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个性化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聚焦、深化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区、市,乃至国家层面的研究平台。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升教师应用研究水平是项目组采取的重要举措。项目组为学校提供了多渠道课题资源,包括学校可单独申请北京市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目前共有五所学校五项“教育教学与智慧学习”相关课题立项;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玉顺的“深度课堂”课题在通州区选取了四所子课题校;项目组依托北京数字学校“互联网+”课题组建了教师研究团队。同时,项目组申请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通州区智慧课堂变革小学教与学方式区校联动研究”也在研究实施中。


2.组织多样的课题活动


依托课题资源,项目组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与区、市级活动,提升研究水平。“‘互联网+’背景下通州区智慧课堂变革小学教与学方式区校联动研究”以小学电教研究组为依托,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小型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


“深度课堂”总课题组走进通州区子课题校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通过现场听课、观看录像课、聆听学校课题介绍等方式,对子课题校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方向。课题活动不仅在本区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依托课题的跨校、区、市观摩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目前,项目组已累计组织实验教师参与外出学习活动11次。


四、观摩示范,带动整体发展


1.阶段总结,辐射项目学校


项目组每学期都会进行阶段总结活动,以此来带动更多项目校参与研究。第一学期在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进行了项目启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理念讲座与项目方案解读,项目校对智慧课堂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学期在北京小学通州分校进行了第二次阶段活动。此次活动中项目组解读了项目开展情况,并对第一届智慧课堂课例征集评选活动进行了反馈说明,为实验教师细化应用提供了指导。第三学期在东方小学举行了“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探索实践”专题阶段总结活动,按照项目研究计划,细化了研究主题。


2.以点带面,打造应用案例


项目组在进入第二阶段个性化推进研究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打造应用案例,为项目校提供借鉴。东方小学在智慧课堂研究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借助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参与。因此,项目组以“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探索实践”为主题开展了项目阶段活动,并邀请专家以“学习参与度”为主题开展讲座。通过现场课展示与专家讲座,呈现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为主题的智慧课堂应用形态,为全区有针对性推进应用提供了案例。


通州区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项目注重顶层设计规划,践行研学共振、系统教研思路,以“找准方向、立足课堂、提升水平、带动发展”为路径扎实推进。目前,项目已完成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未来还有更多的研究与实践需要总结提升,包括以学科为单位的应用深化、应用模式的提炼等,项目组希望能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学校参与,并不断提炼研究成果,为通州教育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