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0期 总第5526期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0期  下一期
智慧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志平 发布日期:2017-12-12 16:20:20

作者简介:陆志平 研究员,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工作组组长。


新的技术 新的时代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了智能教育的新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智慧教育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智能教育这个说法比智慧教育似乎更加准确、更加贴切。


现在正在流行的智慧课堂,多数还停留在辅助教学的阶段。虽然一些数字化教材甚至能在iPad中打开之后进行互动,但总体上来看仍然是一种知识本位的教材,是告诉型的教材,并非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的教材。
 

在现在多数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市场上也提供了许多教学软件。可是软件支持的教学仍然只是支持老师的教,而非支持学生的学。这种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课堂,仍然是“讲、听、练、考”的课堂。而所谓的数字化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刷题为主。所谓的数据分析与评价,实则为刷题训练后得到的一个正确与否的结果,以及相关题目的推送(如图1)。


这样的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与大数据评价,进一步强化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概念,相反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新技术使教育的旧模式变本加厉,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是控制人,还是解放人?
 

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技术,而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整体思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美国的学者对学徒制时代、普及教育时代和终身教育时代(即信息技术时代)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划分,提出在终身教育时代,学校的责任、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教育的内容、教法、评价、地点、文化、关系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代表了我们国家对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流行的智慧课堂,之所以出现新技术支持旧模式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一些人没能从时代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去改革,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把新技术运用到课堂上去。


聚焦学习 聚焦课堂

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技术为什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像商业和工业等行业那样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在学术界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如《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所说,“学习科学家现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计算机能够承担起变革学习强有力的角色,他们反对教授主义和行为主义以及基于这两者的CAI模式”。CAI教学模型(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专家提出来的,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


因此,全世界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聚焦学习,聚焦课堂。
 

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人到底是怎样学习的。现在大家都在谈深度学习,地平线报告中关于深度学习有一个新的界定: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等认知策略,应用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并且将所学付诸应用。项目式的学习、问题的学习、探究的学习、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类似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校内外主动学习的经历,这些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的方式。
 

地平线报告特别指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介入已经被学校欣然接受,教育者正在借助这些学生们早已应用的工具,将课程学习与真实的生活应用相融合。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说明深度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得到实现。《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更加具体地谈到了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学科中深度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几乎都有信息技术的参与。
 

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9月就深刻地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要促进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进而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由此看来,教育信息化不只是技术的革命,而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深刻的革命。
 

因此,我们要聚焦学习,聚焦课堂,激发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运用技术,而应去思考这个教学软件到底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解放、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让深度学习能够发生,还是进一步控制他?显然,后者是不合适的。


江苏省在2012年5月份启动了124所学校的e学习实验,覆盖了苏南、苏中、苏北的每一个市,覆盖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每一个学段,也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参与。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CAI的模型。CAI的模型是知识通过教师到学生,信息技术支持老师的教,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支持的是原有的教学模式(如图2)。
 

图2


我们要做的e学习实验,是让学生直接地面对知识,把技术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凭借工具资源去学习。老师是组织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学习,指导孩子学习的辅助者。信息技术也支持老师的教,但更多的是支持学生的学。(如图3)
 


图3
 

e学习实验实际上是探索数字化时代课堂的重建。怎样重建课堂?主要从课堂的几个要素出发,比如:教学目标、时间空间、教与学的方式、课堂结构、教学评价。教学目标以前基于知识点,现在基于素养、三维的目标。


而数字化环境又提供了什么样的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下我们会有怎么样的创新?原来一节课空间仅限于教室,且时长只有40~45分钟。现在,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时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世界各地发生联系,可以查阅世界上任意一个图书馆的资料。教与学的方式凭借信息技术也会有很多的改变。学习的过程可能不是标准化的,而是个性化的,不是同一个进度,也不是同一种方法,教学的目标甚至都可以带有个性化的性质。
 

124学校的实验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探究性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结构、教育评价也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