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突破口,以培养“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努力探索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的全面“整合”途径,逐步走上了“夯实双基、特色发展”的学校发展之路。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北部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路,努力探索、坚持特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路,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办学目标。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突破口,以培养“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努力探索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的全面“整合”途径,逐步走上了“夯实双基、特色发展”的学校发展之路。
基于课题研究中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发展
随着教育新设备的不断更新,早在2009年,城南中心小学就给各教室配备了电子交互式白板。为了让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申报了北京市“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初步形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堂互动探究模式、课堂互动协作模式、课堂动态展示学习内容模式,解决了如何应用媒体进行简单交互,初步改变教学方式的问题。
为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对信息化社会,学校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城南中心小学积极参与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了子课题“建设学校个性化资源库,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这一课题深入开展后成果丰富,完善的资源库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回答、讨论、协商、探究、评价等形式互相交流与交换信息,教学成为一种多元化互动的统一体。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白板的局限性。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出发点,发挥白板在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上的作用。但学生的原有基点不便快速有效测量,教师不容易准确把握,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在反复研究推论的基础上,又寻找到具有“1对1”特性的互动反馈技术,这是在多媒体教室基础上由师生群组遥控器、接收器以及平台软件构成的课堂信息化应用技术。教师从内容和学情差异的“按点”问题设计入手,将原有的单流程教学设计提升为根据学情反馈差异分类的多线程教学设计;课堂上结合授导、分层、分组、同伴互动、讨论、探究等多种围绕反馈差异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策略进行问题式教学,通过课堂(微环节上)应用互动反馈技术的操作模式,改善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稳定性、清晰性、可辨别程度及可利用性,增强学习成效。
2011年,学校开始在一、二年级10个班级初步应用互动反馈技术,确定课题名称为“互动反馈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绩效提高的研究”,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成立课题组,制订子课题方案,在设备培训的基础上,邀请总课题专家指导,开始尝试上互动反馈整合课。在技术培训和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到灯市口小学、蒲黄榆小学、分司厅小学、龙泉小学、丰师附小进行学习。试验教师们把外出学习的经验带回课题组进行分享和研讨,使大家试验目的更明确,试验的内容更具体。
2012年下半年,实验班级推至一至四年级,课题进入实施、常态应用阶段。教师们通过“选课—自备—集体备—围绕研讨主题提出问题—再自备—上课(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课)—评课反思(围绕研讨主题展开讨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流程,对不同知识类型的课例进行研讨,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初步形成新的教学策略。
2014年9月,全校所有班级和专业教室配齐互动反馈设备,并建立两个平板班,进行互动反馈平板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根据“目标、过程和评价一致性”的原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促进教师自主思考和不断改进。互动反馈技术成为学校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自发采取的信息技术手段,这一技术的真正运用达到常态化。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们总结了电子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的媒体运用方法、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被认识的过程,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构建新知、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策略”“反馈检测调控教学的策略”等三个层面的运用方法和策略。
以活动促课题深入研究和教育教学应用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课题的深入开展和应用,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多种相关活动,调动师生参与科研和教学应用的积极性。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进行互动反馈教学展示活动,让全校师生共享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举办互动反馈教学论坛,交流心得体会;进行案例征集,汇总梳理研究成果。
学校还承办了北京市区域研究展示活动,与其他兄弟学校互通有无;历经了一个又一个痛苦而又幸福的研究过程,课题组专家一次又一次地深入课堂指导,让大家收获着、喜悦着;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学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小学协作研究会年会、北京市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全国NOC比赛等,获得市级以上一等奖一百多个。杨雪红、吴景双等多位教师获得全国现场赛课一等奖。在常州举行的“2014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活动”中,杨雪红老师的《Unit4 Ann’s family》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利用云平台反馈数据,开展教学评价的研究
学校的数字化课堂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情况与效果,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对应教学目标进行即时检测与反馈,目标的达成情况会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反馈数据在教学结束时会自动上传到云平台数据库中,成为学校数字化教学中生成的宝贵资源。
数字化教学生成的数据,能让学校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到实处。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教与学的数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9月,学校提出了“利用云平台反馈数据,开展教学评价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推进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利用云平台的大量反馈数据,针对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教学研究和深度备课,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实效性,逐步建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时反馈、学后再教”的高效课堂,提升教师能力和课堂效率。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利用云平台的数据整理与推送,构建社会化学习网络,形成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学习数据资源云,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网络、家庭,促进家校合作和学生认知发展。
建立基于数据的评价体系:互动反馈系统将学生作答情况以数据的形式存入后台,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后台数据从不同角度开展评价。如,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价一节课目标的整体达成情况,评价每个目标的整体达成情况,等等。对于现有教学评价而言,这是一个创新,它为教师准确把握学生、把握教学,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及时反馈和诊断评价,可以减少无效训练,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减负增效,并在建立学生的过程性电子档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云平台反馈数据,开展教学评价的研究”是城南中心小学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创新之作,也是学校“十三五”课题的重点研究方向。
纵观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领导、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解和领悟。一直以来,他们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整合的研究,努力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他们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为己任,在践行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努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