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7期 总第5502期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7期  下一期
i时代校园建设:创新驱动VS应用实践(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钟晓流 发布日期:2017-10-31 14:33:12

钟晓流■作者简介钟晓流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务委员、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前言
现在这个时代,有的人说叫互联网时代,有的人说叫“互联网+”时代,还有人说叫智慧时代。我把这个时代的特点概括了一下,为了形象用了“i时代”来形容。i时代可以概括为五个特征,分别为一体化、智能化、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全交互,这是我们时代最主要的特征。


i时代的宏观视野
第一个方面,要深刻领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第二个方面是在前一个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广大师生员工真正的需求。第三个方面要充分灵活地运用教育化、信息化成熟的技术。第四个方面,要精准把握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例如现在说的智慧课时、同步课堂、远程交互,或者全向的互动反馈,这都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它最主要的功能特征。第五个方面,为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林立、资源和服务不能充分共享等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一体化,也就是遵守国家信息化相关标准,实现传输控制和通讯的互联互通。


智慧校园的微观思想
中国现在的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很多,我认为它们是有显著性的标准技术特征的。从微观角度,智慧校园是通过智能感知、互动反馈、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智能分析和智能视窗这些技术有机的结合,或者称为一体化构建资源和服务共享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为学校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行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等提供智慧支持。智慧校园将学校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学活动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的机遇就是国家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和战略空间。例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30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2017年的工作要点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已经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战略,等等。我们面临的机遇既有政策的支持也有资金的支持。


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现实当中我们面临智慧校园建设现状的困惑,或者称为建设的误区。我从五个方面罗列了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功能需求不准确。不管是搞影视工程建设、搞控制工程建设还是搞课程资源建设,都是为师生服务的,所以我们的功能需求一定要从师生中来。但是我们现在的建设往往是闭门造车的比较多,拿来主义也比较多,都没有针对学校的特点和具体需求。第二,设备选型不科学,或者称为系统配置不科学。第三,系统集成不规范。设备很高档,但系统集成规范化没有执行。第四,系统的信令不互通。这里面既存在配置的问题,也存在集成的问题。第五,系统设计不合理。我们说的信息孤岛林立,就是因为总体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接口。当然前面四个方面叠加在一起,系统设计也会不合理,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惑和挑战。当然我只说了一种现象,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是比较严重的现象。

 

三、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理念
第一,我们要以师生为本。第二,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行政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应用成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变革、办公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第三,遵循相关标准。科学设计,科学配置,规范化集成,实现信令互通,为资源与服务共享及大数据分析夯实基础。第四,就是要应用最先进或成熟的技术。


智慧校园的愿景
我们发展的愿景就是要通过建立四统平台(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统一接口),实现泛在的网络环境、方便周到的校园服务、透明高效完全开放的云管理平台;实现无处不在的泛在资源共享;实现各种各样灵活自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我们教育部在信息化发展纲要和十年规划当中都提到了三通两平台,也是为了实现这些内容。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
国家研制的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标准规定了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和系统组成,是用于智慧校园应用的整体规划即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开发、建设、运用的维护。


我们智慧校园框架(如图)把整个智慧校园分为四大块。第一大块就是智慧教学环境。第二个部分就是被学校和各项教学活动应用的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数据,这就是资源。第三大块就是我们整个负责校园运转的机构,叫智慧校园管理,包括协同办公系统、信息门户系统、能力资源系统、教育工作督导系统、科研财务资产系统等,这部分主要是以软件架构为主体的。第四块是以搞ITC为主,以技术服务为学校进行虚拟校园、智慧校园生活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体系,我们把它叫作智慧服务,即智慧校园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


智慧教学环境
我们智慧校园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大平台,这五大统一平台既相对独立又相对统一,既然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关系,也是子集和包集的关系。


云计算有三层,第一部分就是基础设施层,包括我们的通信网络、感知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根据需求,适度烧钱,但千万不要造成浪费。从通信网络技术上讲,智慧校园的目的是为了将数据汇聚起来进行挖掘和分析。数据的汇聚首先要进行感知,设备的各种数据、活动的各种数据、资源的各种数据都是需要通过感知系统的。那么在教学环境系统里面,我们要把设备、各种的数据进行汇聚,所以我们要通过物联网的感知系统。


中间的支撑平台层就是云计算能力层,云计算实际上就是数据大规模进行处理或者说大规模服务器集成处理,这是云计算的概念。这一层我们把它分为五大块: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统一接口。


我们的应用平台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环境,例如,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实训创客空间或者是科研实验室。最上面就是各种应用终端,可以是iPad、手机或移动终端等,也可以是台式机。但这是私有云对教室环境进行部署,那么整个校园建构呢?我们把它归纳到校园建设的公有云一部分。
中间支撑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无论建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在统筹兼顾当中可以合二为一。先建的可以为后建的所用,统筹的可以为个别的所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