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校园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6期 总第5494期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6期  下一期
苏州举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集中培训与研讨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庄国东 发布日期:2017-10-17 10:03:38


本报讯 近日,由苏州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妇联、市关工委、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2017集中培训与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举行,孙云晓、杨雄、成尚荣等10位国内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共同“把脉”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活动为期两天,设五个分会场,200所家庭教育项目学校代表参加活动。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张曙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苏州在全国率先将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财政落实到家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标志着苏州的义务教育全面开启了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新时代,不仅关注学校教育质量,而且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要素、全过程。近两年来,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通过有阵地、有师资、有课程的项目实施,为苏州中小学家庭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家庭教育分类指导与专业服务,得到了全市中小学家长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的评价,逐步形成“三有、三全”的苏州家庭教育范式。


昆山市、吴中区和张家港市分别对县域家庭教育推进工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昆山市的“区域一盘棋,整体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吴中区的“智慧共育,幸福吴中”,张家港市的“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开启家庭教育新天地”的经验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分别作主旨报告。其中,孙云晓发表了题为《新家庭教育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认为,就当下而言,新家庭教育观至少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新的家庭观,我们需要捍卫家庭;二是新的儿童观,我们需要尊重儿童的权利;三是新的教育观,我们需要生活教育;四是新的代际关系观,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应该向孩子学习;五是新的文化观,我们需要将中外优秀文化融会贯通,提高文化自信。郁琴芳发表了题为《家校合作的上海探索与学校经验——以家教中心20年发展之路为例》的报告,从上海教科院家教中心20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出发,分享上海教科院二十年的家庭教育成果,并规划未来更具专业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杨雄发表了题为《家长教育期望、家庭教育支出、择校行为最新调查及对策建议》的报告,他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提倡“慢教育”和“有机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完整”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准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项目共同体学校工作研讨活动中,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子课题组组长单位代表进行了工作分享和交流。在主题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第五期“苏州家话”沙龙中,嘉宾鹿永建、杨雄、赵石屏、赵刚、郁琴芳、王开东、施英均各抒己见,围绕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以“改变”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通过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从而推动整个家庭教育生态的改变。


第二天上午,与会专家深入五个分会场,分别就五个项目子课题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指导,并开展课题研讨。太仓实验小学、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苏州市实验小学、新区实验初中、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等五个子课题组组长单位及25所项目学校先后发言交流,各具特色、深耕细作的苏州家庭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下午,苏州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专场活动正式开始。其中,“网上家长学校”总校、张家港分校、太仓分校和工业园区分校分别汇报了“林老师团队”的工作;新东方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汇报指导师培养工作;工业园区代表施英、市直属学校代表陈学芳、“网上家长学校”总校代表卜雪梅分别介绍了指导师工作中的经典案例。此外,还开展了项目学校管理平台和家长学习平台的培训,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能力和服务家长的能力。


本次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集中培训与研讨活动是落实市政府实事工程“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更为科学、系统、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