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微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5期 总第5488期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5期  下一期
实施微教育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椒县江海小学微教育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 夏 胡运平 发布日期:2017-10-03 16:02:43

全椒县江海小学创建于2010年8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与壮大,学校从原本的薄弱村小发展为现有教学班69个、教师168人、学生3113人的特色小学。学校以“方寸海纳,知行无涯”为校训,运用信息化平台,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力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从微管理、微课程、微沟通、微实践四方面整体推进,实现了环境、资源、活动、校外教育全方位数字化,构建了一个面向学校、社会的跨时间、跨空间的数字化校园。

微管理 学校管理信息化
江海小学自2010年建校后,每个教学班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3个计算机房,196台学生电脑;建有电子书包教室、录播教室、同步课堂教室、3D打印室、创客教室、机器人训练室;每个教师办公室均配有电脑,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涵盖门户宣传、网上办公、远程教学、留守儿童网上家园等栏目,有专人进行软、硬件设施维护,所有教师都可以上网浏览或下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江海小学还不断添置教学设备器材,购买教学资源,目前为止,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已累计到210G。同时,教师积累的教学课件,经过学校统一汇编、整理,现在已经形成苏教版语文、数学教学课件资源库。
应用短信平台、校园QQ群、微博、电子邮件进行网络办公,资源共享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智慧校园云平台数字化校园培训班,每班培训10天,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现在学校每个班级在校园网上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管理员账号。全校办公电脑和打印机、复印机等硬件设备实现全联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校园QQ群,方便学校日常工作的传达和反馈;班级QQ群,老师与家长可以实时交流,密切了家校联系。同时建立“江海小学”微信公共平台,形成教师之间的即时互动。

微课程 课堂教学信息化
随着云计算、互联宽带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具有问题聚焦、主题突出、使用方便的特点,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在线、移动学习。为此,江海小学也开展了微课教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微课研讨。上一学年,江海小学三次召开教师微课制作培训会,培训教师制作微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录制电脑屏幕或PPT;二是手机拍摄一些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三是用平板电脑(或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拍摄,运用平板电脑记录手写过程。截至目前,江海小学的教师已制作了近百个微课视频,同时也会下载自己需要的微课视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微课视频”教学。
微课模式。微课视频教学,正好颠倒了我们当今的教学流程,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所以又称“翻转课堂”。课堂统一讲授的部分可以变化为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们观看,也可以让学生们回家看,而课堂内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作为集中讨论交流的时间,也可以作为个性化辅导的时间。
慕课教学。“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老师们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在课堂内统一按照学习进程的要求观看视频。就这样,边走边尝试,渐渐地把部分知识的讲解交给了网络上现成的微课微频,教师把更多的时间集中于个性化了解学生,指点学生。渐渐地发现学生们开始主动自学,并且拥有了很好的基于视频、基于网络交流的自学能力。
微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变革,则是教学理念和师生主体地位的颠倒,真正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有效平台。

微实践 课题研究信息化
2011年10月,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批准立项,江海小学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子课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交流沟通服务。
设立留守儿童QQ群,师生、家长在线交流互动。安排“星星”老师在线值班,与留守儿童在线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心理咨询专家团队专业辅导,信箱答疑。江海小学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打造专业队伍。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课题组与北京全信科工心理中心合作,先后4期对60名学生进行注意力多宝盒专项训练,对9名学生进行阅读力提升训练。学校心理咨询室——“阳光小屋”全天开放,聘请二级心理咨询师汪于萼博士担任辅导员,对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优先辅导。同时校园网上开设“心理辅导”网上专栏,设立“阳光小屋”信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建立“星星空间”——留守儿童网上家园。江海小学校园网上设有留守儿童网上家园专栏——“星星空间”,包括“星星风采”“志愿者风采”“父母课堂”“优秀影片”等内容。

微沟通 家校联系信息化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密切合作,围绕共同目标,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江海小学利用“微沟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进行点滴积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教育需求为目的,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
收集微声音,掌握真情况。一条微博,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一段微信,可以带去真诚的关爱。把大家的“微声音”收集起来,学校就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培养人才。于是“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应运而生。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也可以和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别的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体会。
做好微记录,留存真温暖。新时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的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别需要学校的关心,用“微记录”将孩子学习、生活的点滴保留了下来,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孩子的小学时代留下一抹温馨的回忆。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展示一学期的“微记录”,这样用真实的照片、视频说话,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
开设微讲坛,促进真转变。家长遍布各行各业,成长背景、经历各异,在某些方面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见地,其中不乏乐于表达的人,何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能量?为了保证该项课程长期有效地开展,江海小学建立了“微讲坛”家长资源库,将家长的基本资料、课程选题录入库中。江海小学每两周开展一次“微讲坛”,由家长提供“微讲坛”主题及讲稿,学校进行筛选、分类、排课,安排家长进入课堂为学生上课,并不局限课堂的内容与地点。这为学生开阔视野、兴趣拓展、了解社会提供了持续可跟进的“教育套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