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5期 总第5488期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5期  下一期
给校本教研插上网络翅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李晓阳 发布日期:2017-10-03 14:00:17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在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如何协同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加大投入 夯实基础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联通了校园局域网,做到了资源共享,将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努力实践 开拓创新
学校教科室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青蓝工程、课例研讨、小主题研究和网络教研等校本培训活动,促使教师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铸造了一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
以集体备课为载体
学校的集体备课完全采取学科分组的形式,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月就一个议题开展研讨。
以青蓝工程为依托
大力铸造名师。学校教科室不时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讲解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和实践的方法,促使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
学习汇报,锤炼新秀。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制订了具体的培训方案和措施,同时多次选送教师外出深造。近两年,学校先后选派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行政“一对一”。学校行政每人负责指导一位还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体方式为:每周听一次被指导教师的课,每周检查一次被指导教师的教案、作业及辅导差生情况,每周与被指导教师谈一次话。
以课例研讨为契机
别具一格、让人快速提升的同课同构。首先经过组内教师集体商议,选定本期教学中最难攻克的内容为课题,然后集体研究,讨论交流,共同突破难点。接着由一位青年教师前期试课、磨课,在磨课中期由组内的骨干教师根据磨课后的教案,一模一样地授出该课,全程录制。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和评课,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一人同课多轮。一般采取联合互助的方式,教师们一起备课、共研教法,参与者即受益者,真正做到“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
磨炼内功、成就骨干的课堂教学竞赛。学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评比,开展各类基本功比赛,如板书设计、朗读比赛、多媒体制作等。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和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成长平台。
以小主题研究为导向
学校结合实际,提出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围绕一个小主题,如课堂常规、课间安全、路队整理、早读午读管理等,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主题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深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认识,也加强了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钻研能力与反思能力。
以网络教研为整合点
网络教研——校本研修的延伸。学校网站设有各学科教学研讨板块,教师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信息,甚至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为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学校要求教师积极上网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这些,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远程研修——校本培训的拓展。远程研修突破了时间、空间、规模等因素的约束,学习形式新颖多样,学习材料精彩纷呈,交流互动及时到位,学习过程自由控制。教师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倾诉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意见;还可以得到同伴的在线帮助与启发,反复品味与斟酌;甚至可以得到专家团队的及时引领和指导,不断提升自我。
四校区校际交流——校本培训的深化。为改变校本研训活动的局限性,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四个校区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学研究方面加强与其他校区的交流,开展四个校区各学科之间的大教研行动,使教师们接受的教育教学新信息更快,见识更广,思想更深远。
提供展示平台——教师腾飞的翅膀。为了巩固教师的培训成果,学校抓住一切机会给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如:向省电教馆推荐学校的骨干教师李银燕、吴辉辉、胡先菊等人作为湖南省国家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审查专家;为骨干教师贺坤英提供展示个人的平台。
网络教研 初显成效
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发现、观察、创新及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普遍提高
信息化教育在教学中更能显示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式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动性、灵活性、深刻性,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各个教研组、年级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讨研究,互相取长补短,使新教师快速有效地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与长处,迅速成长。
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得到创新。如:让教师观看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等光盘,了解新课标精神和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近年来,学校教师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整合课例、教学设计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声誉也不断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