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2期 总第5438期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2期  下一期
大数据视野下的 教育数据发展及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李玉顺 发布日期:2017-06-27 10:42:35

 

本次评测中,组委会将题目比对数学能力进行了标签化处理,进而对不同年级数学综合能力分布进行了量化考查,差异明显。(如图3)

图3 一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分布情况
报告在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方面增加了区域对比维度,抽取了上海、北京、吉林长春、湖南益阳四个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对。调查发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以上海为例。(如图4)

图4 上海地区小学生数学
能力分布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3.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
伴随教育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个性化学习支持与服务成为备受关注的实践领域,并同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常态教学、学习实践相结合。
科大讯飞智学网提供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个性化智能教学方案。通过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收集教育大数据,智学网提供精准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评测和精准推荐。
系统根据学生真实作答数据,智能诊断出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测评出薄弱环节,并基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推荐引擎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助力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系统化改进学校教与学的形态,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学服务水平。(如图5)智学网个性化教与学服务促进了师生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南京一中、宁波二中、黄广中学、南昌三中等学校使用,在学生成绩的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合肥一中高一年级2016年上学年周练5数学总体效果如表1。
表1 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案例(合肥一中)

黄广中学高二年级2016年10月月考(理科)化学总体效果如表2。
表2 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案例(黄广中学)

 


4.基于“双课堂”各类交互数据支持语文专题教学
教育数据不仅用于支持精准调优的教学实践,更用于促进课堂向支持学生能力发展的高阶课堂生态方向发展,以笔者所在团队与北京五中合作的“双课堂”深化发展研究为例。“双课堂”,即常态的“现实课堂”与基于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搭建的“虚拟课堂”。将二者适当融合,构成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凭借这一环境所开展的教学可称为“双课堂”教学。在这一教学环境中,“虚拟课堂”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分别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云端的个人中心和公共平台。教师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并且能随时随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现实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统一及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上述“双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两类课堂各自的优势,使“现实课堂”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发展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本团队与北京五中王屏萍老师团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行为数据、交互数据、作品数据的价值,挖掘这些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认知建构效果、学生思维发展品质。下面以王老师“双课堂”教学中某一主题的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双课堂”支持系统所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
例1:学生参与交互的行为状态分析
利用UCINET软件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得到“地坛中那些景物”主题的交互网络图。(如图6)可以看出,除了授课教师,仲同学与其他人的交互最多,反映出他在本次讨论中表现最为活跃。另外,从他被回复的情况可以看出,他的发言经常被其他同学回复,能引发其他人思考讨论,或者他发言的角度新颖,能够引发质疑等。除了仲同学之外,田同学、王同学、张同学在本次讨论中的发言也相对比较积极。可以看出,这几位活跃发言的同学成为几组讨论的中心,撑起了这次讨论的交互网络。


例2:认知建构导向的交互行为频次统计
学习者的认知建构是教学实践中有重要意义的实践话题,不同的认知建构状态反映了“双课堂”教学生态中意义建构的指向和效果。在所选定的教学专题中(如图7),阐述/附议和知识共建/意义挖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2%和30%。说明在本次讨论中,大多数学生趋向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针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补充和探讨。同时,驳斥/否定占22%,仅次于前两者,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进行反驳,这反映出学生在该帖中的讨论相对激烈,能进行思维的碰撞。审视/修改和其他分别占8%和6%,主要表现在学生能结合别人提出的观点来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同时表达感谢或者对他人的想法表示赞扬。总结观点占比最少,仅为2%,反映出只有少数学生能有意识地梳理大家的发言,并逻辑清晰地阐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大多数学生还是趋向于就问题的单个角度进行阐述或讨论。本次讨论中,学生在“虚拟课堂”中实现了合作学习,能通过意义共建、驳斥否定等方式共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反映了合作学习的本质。


例3:基于SOLO分类框架的学习者思维发展呈现
学习者的思维发展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研究中,选取某一专题活跃度较高的五位同学,利用SOLO分类理论框架,对他们2013年至2015年间在论坛中发表的帖子进行编码,旨在考查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思维发展趋势。(如图8)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2013年的思维表现相对不稳定,从整体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由低到高,表现为前期的分数主要在3以下,后期的分数在3以上(12月份后期分数值降低可能是因为临近期末,学生的帖子质量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在“虚拟课堂”上进行讨论时,思维逐渐由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
上述一组案例,从面向应用视角让我们体验到教育数据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积极主动地关注教育数据,应用教育数据,教育大数据才能有切实发展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深刻感受到,教育数据的应用面向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学习发展及教学优化,特别在变革课堂教学、建构面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21世纪能力发展的课堂等方面,都具有了切实有效的实践可能。
期待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数据应用发展的进程中,并以您的智慧和实践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