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2期 总第5438期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2期  下一期
书写故事演绎精彩———海门市刘浩小学开启故事文化建设新航程
来源:海门市刘浩小学 作者:陆飞 发布日期:2017-06-27 09:51:24

    海门市刘浩小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八十多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这片热土上挥洒了满腔热血。20世纪50年代,地方乡镇以刘浩烈士命名,我校也更名为“刘浩小学”。先烈的故事和精神是我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资源。每年清明节期间,师生们搜集、传颂先烈故事,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感受幸福生活的深刻内涵。
2008年,海门市刘浩小学被命名为“海门市故事特色学校”,从此我们在“故事教育”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升华、提炼、内化故事内涵,开启了故事文化建设的全新航程。
营造故事校园环境
学校奉行“用故事润心,以故事厚德,借故事导行”的基本理念,着力营造校园故事环境,倾力打造了一个飘逸着故事芬芳的美丽世界,重点建好六大窗口。
一是“故事小报” 以“每月一事”为抓手,让学生阅读经典故事,制作故事小报,贴在各自的教室外墙上,展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是“故事廊” 以名人名家的学习或生活中的故事为切入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是“故事窗” 以师生身边的精彩故事为启示,激励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四是“故事馆” 搜集学校发展史料、师生成长故事、实物,新建开放式学校“故事馆”。师生每天穿行其间,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它的影响力,它也成为刘小一代代师生接受故事文化传承的伊甸园。
五是“故事墙” 征集学生最喜爱的、对学生成长有影响力的经典成语故事,以图文形式制成宣传版。
六是“故事角” 在学校花池、草坪等区域设置经典故事角,在全体师生中征集、评选,选出若干个经典故事,以故事中的人物塑像或经典场景为布置主题。
开展故事文化活动
为开展故事文化活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学校畅通“四大渠道”,实施“三进工程”,具体做法如下。
四大渠道
一是午间故事坊 学生们每天中午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共同走进精彩的文本,和作者对话,享受美妙的阅读时光,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是每月一事 教师们紧扣每月的教育活动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诗词歌赋等。我们读、讲、演故事,用主题故事布置室内外环境,让故事引领我们的行动。
三是新“星”舞台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精心挑选经典故事编写成剧本,每一学期让同年级学生演同一个故事,不同年级演不同的故事,一年集中展示一次,年年有创意和提升。这样使从我校走出去的学生不但会讲故事,而且会演故事,将来成长为一个爱读、会写、能演,更懂得用心灵感悟生活的新公民。
四是故事文化节 把特色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举行“故事启迪智慧、阅读丰盈人生”校园故事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三进工程
一是“故事老师进课堂” 各科教师深入挖掘故事教育因素,有机渗透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故事家长进校园” 让学生家长来校讲述成长故事、创业故事和民间故事,使学生听到书中读不到的故事。
三是“故事少年进社区”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幼儿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次次精彩的表演,给他人带去了快乐,给自己留下了自信。
研发实施故事课程
围绕“书写生命故事,演绎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研发校本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就精彩人生。
故事文化课程 围绕学校故事文化,开展故事文化活动,研发故事文化课程。包括午间故事坊、新“星”舞台、故事文化节日课程、乘着故事的翅膀飞翔等课程系列。
个性生活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师资特点,利用家长、社区资源研发了益智、艺术、运动、实践四大类个性生活课程。
心育成长课程 学校关注到校园里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们,“因人而异,因需而设”,从而让每一名刘小学生的情智触角充分舒展。心育成长课程包括心育、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家长课堂四大类课程。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力的体现。刘浩小学将继续在故事文化建设这条康庄大道上大刀阔斧,执着前行,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软实力,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