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1期 总第5430期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1期  下一期
从EEPO视角看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中心小学 作者: 孙媛媛 发布日期:2017-06-16 14:25:04

    2011年新课标提出的“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教育信息化”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观察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已经在课堂上使用音视频课件等多媒体工具。但是,部分信息化教学课堂存在诸如教学信息化功能弱,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关注重点不明确等缺陷,这些教学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只有合理融合新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方法,才能使数学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从问题提出、要素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围绕学生、教师、情境、资源等教育要素,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EEPO模式(Education, Effective, Process, Optimize)的教学设计方法,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型,并通过课堂评价量表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教学效果验证。
一、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设计教案、灵活把握整个课堂,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教案设计不合理、课堂把握不到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当前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课前设计不合理,本末倒置、重点不明
信息技术的应用多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图文、音像、多媒体课件,构成相互交互的多样化知识源。多媒体音视频、动画讲演等的合成课堂,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接触教学内容。但是,丰富多彩的动态内容也强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较好地引导,就会出现教学内容本末倒置、课堂耗时低效的问题。
2.课堂引导不合理,机械生硬、互动不足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多数使用的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学生阅历所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达不到应用初衷。所以,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时灵活的课堂思维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机械使用多媒体进行填鸭式的消极演示,学生疲于应付、被动关注,经常出现信息化教学内容容量大、课堂演示快、互动引导少的情况。
3.课后评价不科学,因素不全、评价简单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主,辅以预案设计的科学性、思维引导的启发性、要点把握的合理性、教学课堂的灵活性等评价因素。每次教学评价后的改进,都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权衡。教学效果的好坏不能仅归结于学生课堂解题的能力,也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思维延伸的力度,以及教师的预案设计、教学方法等的优劣。
二、融合教学形式,促进新知建构
以上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中,发现在课堂准备初期,使用EEPO方法能够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提高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EEPO即教育、有效、过程、优化,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有效优化:时间有效优化,资源有效优化,教学效果有效优化。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有效集成“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合理进行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能使师生互教互学,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针对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课前阶段、课堂阶段、课后阶段,笔者分析总结的教学分析与组织内容如表所示。
EEPO模式教学设计强调了教师“教”的设计原则,也关注了学生“学”的策略。通过学生的课前自学、小组协作、组内互动、课堂评价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依据“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EEPO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型,如图所示。
三、融合教学内容,形成引导思维场
笔者以任职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为试点,进行了基于EEPO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型的教学实践验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已构建的教学设计模型,设计教学方案。以“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为例,笔者进行了教学分析与组织内容设计。
1.课前分析
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已学习了圆形、长方形等知识,了解各类图形的概念和意义,已掌握长方形面积、圆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圆柱体的概念、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学目的:直观认识计算方法,理解并灵活掌握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应用。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动态演示、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物品。教学方法:拟使用动态图展示、分解和组合圆柱体,进行情境引入。教案预演:预估课堂上可能存在的多种态势,并制订详细的应对措施。计划回溯阶段:对教案预演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
2.课堂活动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所见的物品,引导学生寻找圆柱体。第二步:将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通过多媒体动态拼接、拆解各种物品,演示各种形状的特征。第三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白纸和尺子等工具制作圆柱体。第四步:总结讨论结果,进行验证。笔者让学生把制作好的圆柱体,按照自己熟悉的形状进行分解。再对分解后的实体进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由两个圆和一个卷起来的长方形组成。下一步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如何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此时,多数学生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关系,后续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地逐步引出。
3.课后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个设计的场景,对学生的表现、老师的活动、课堂活动的开展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和及时记录。在教学实践结束时,通过学生问卷、问题解答、知识点发散应用和讨论交流的方式收集教学效果数据,评估此次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应用后,该课堂的EEPO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不但直观、深刻地认识了圆柱体,而且举一反三,在掌握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推理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类似计算方法。动态多媒体图片演示和实体制作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和主动参与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总结、学习相关的公式规律,能够更好地建立深层次的链接记忆,比课堂上直接讲授效果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EPO教学方法,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有效课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索者,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和观察讨论,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要学的知识,使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成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助燃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