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乘坐飞船来到地球,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坐标的概念与应用;掌握广播的概念与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观察—模仿为主线,将运用到坐标相关知识。鉴于学生对Scratch基础知识还比较陌生,因此对“坐标”这类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性的讲授方式。至于具体的编程,尽量让学生在接受新知后自己探究。
(三)情感与态度
加强学生和家长对编程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一个小动画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并模仿案例
教师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案例,然后通过板书,将整个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通过程序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让学生自己画出程序流程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流程图”换成“程序思路图”等简明、易懂的名称,以免学生由于不理解名称而产生困难。
(二)坐标的引入
先让学生自己摸索(控制在3分钟内),引导他们在摸索中发现问题。
第二讲时我们学习了“移动10步”指令,学生在自行摸索的过程中会产生“如何精确控制角色走?”的困惑。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定位难题,引入“坐标”的概念。然后,教师进一步讲解四个象限坐标的读写方法,并扩展到其他象限。最后,通过电梯的“-1”楼引入负数的概念。
(三)坐标的练习与Scratch实践
教师分别给出四个象限的坐标读写练习,再回到Scratch中,先读取舞台的坐标,然后介绍相关坐标指令。这样,“精确移动”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编程详解
编程,就是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演。学生需要把剧本里以及分解出来的小模块“翻译”成对应的程序。由于他们初步接触编程,因此,“翻译”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进行。
(五)整个动画的组合
将各个模块“翻译”出来之后,我们还需要将不同模块组合起来。教师顺势引入“广播”的概念,通过广播将几个模块联系起来,最终完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慢慢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有自信。
三、案例详解
(一)动画过程分析
观看完小动画,教师便开始板书进行程序的分析。教师的板书可以从详到略,因为教师板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编程只不过是把想要表达的思想“翻译”成程序的过程,使学生对“编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不是立刻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一方法。
这里有两个角色,小猫和飞船,别忘记还有一个舞台哦!
【状态1】
小猫:确定一个位置,隐藏起来。
背景:将背景切换为蓝天图案。
飞船:确定一个位置,显示出来,确定为造型A。
【状态2】
小猫:无动作。
背景:无动作。
飞船:缓缓滑行到某个位置,再缓缓滑行到另外两个位置,让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个位置。最后,停在某个位置前,切换为造型B。(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在飞船到达最后一个点之后,再切换造型。)
【状态3】
小猫:显示出来并说话,播放录音,如此反复三次。
背景:切换为太空背景图案。
飞船:无动作。
【状态4】
小猫:重复上一讲的内容,小猫走起来,并且碰到边缘就反弹。
背景:无动作。
飞船:无动作。
(二)飞船的程序讲解
【新建飞船角色】
点击外星人头像,在“太空”中找到飞船并双击,我们便完成了飞船的添加。(如图1、图2)

图1

图2
点击角色左上方的蓝色背景“i”,把名字修改为“飞船”。(如图3、图4)

图3

图4
这时,我们点击“造型”会发现,这个飞船有两个造型。(如图5)
图5
造型A是飞行的姿态,造型B是降落的姿态。根据我们之前的程序思路图,最开始应该让飞船以造型A的方式出现。(如图6)
图6
这时我们会发现,飞船似乎是按照某些点在缓缓滑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坐标的概念
板书如下:

图7

图8
师:在图7中,怎样精准地描述A心这个位置呢?
生:右上方。
师:在图8中,怎样精确地描述B心这个位置呢?
生:A的右上方。
师:在图9中,又怎样分别精确地描述A、B、C这三个心的位置呢?
生:……

图9
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坐标轴,坐标轴从“0”向右、向上延伸,数字依次递增。横坐标是X,竖坐标就是Y。(不要使用“纵坐标”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师首先标出A心的坐标位置,然后让学生说出B心和C心的坐标。(如图10)

图10
下一步,教师将坐标轴由“0”向左、向下延伸。(如图11)

图11
师:你们认为过了“0”以后,数字应该是多少?
生:1、2、3、4……
师:电梯里面过了1楼,再往下是几楼?
生:负一楼。
如此一来,学生马上了解了负数的概念,教师顺势画出图12。

图12
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每个象限多画几个心做练习,学生们就会对坐标有了基本的掌握。
这时,我们需要再接再厉,马上转战Scratch实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