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配合江苏省教育系统普法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展现基层教育单位“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江苏网教育频道联合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启动了“全省‘六五’普法成果巡展”大型采访活动。近日,记者走进滨海县,对该县教育局副局长施问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施副局长,您好!能否回顾和概括一下“六五”普法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不足?
施问华:“六五”普法以来,全县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加强教育法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教育法治建设工程。教育法治体系有了进一步完善,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得到了普及,广大师生和教育行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县教育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保障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全县教育系统精心组织,上下联动,通过多层面积极有效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学校领导、教师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通识培训、专题讲座、考试考核等不同方式,促进执法干部人员及教职员工自身法律素质的提升。
我县充分发挥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保证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开展“法治阳光润校园”“检察法制辅导员进校园”“让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好作品评比”等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法治化建设。
通过滨海教育网、教育专刊、各学校的宣传橱窗、家长学校、广播电视等平台,形成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的立体化网络。广大教职工人手一册“六五”普法教材,系统学习,深入领会。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能够立足实际,创新形式,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参与、讨论的方法,以案释法,寓教于乐,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全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我县有200多件作品获奖。在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中,我县21个单位获得奖项,盐城市仅有滨海县教育局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自省市启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先进校)”创建工程以来,我县先后有72所中小学获得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先进校)”称号。滨海县教育局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法治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3月,滨海县教育局获得“2011—2015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目前,我县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全面依法治教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对教育法治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部分学校对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还显得有些单一;普法工作的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记者:“六五”普法以来,滨海县教育系统创新法治教育形式,让学生“带法回家”,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实施全民普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您能具体向我们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吗?
施问华:让学生“带法回家”是我县法治宣传教育管理机制的一种创新和有效尝试,此项活动是由县教育局联合县法治办、法宣办组织实施。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回家后向家长传达,共同学习讨论;作业中专门增设普法知识和学法答题内容,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
在法治主题选项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小学阶段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中学阶段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教育。
“带法回家”有“规定动作”:每周法治一题、每月法治一讲、每学期法治一报、每学年法治一赛、唱法治歌曲一首,让学生有法可带、有法可学。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带法回家”活动就是通过这样的普法实践,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心中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该项活动中涌现了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滨海县东坎镇三里小学等一批先进典型,示范辐射作用得到了应有发挥。
记者:目前,教育环境总体是非常好的,但仍然有一些因素在威胁着我们教育的健康和稳定,例如校园暴力,以及其他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行为。那么,我们将如何采取进一步的对策,来净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平安校园呢?
施问华:我县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注重落实,严格督查,确保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班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建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小学校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定期会办制度,适时解决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负责方案实施工作,教育局综治办切实做好协同组织工作,确保我县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是精心部署,全面做好工作落实。我县出台了《滨海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国家及省市关于本次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强调全县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欺凌专项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组织实施,确保“五个到位”。
三是积极宣传,充分认识治理意义。在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第一阶段,我县通过专题会议、告家长书、微信、QQ群、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我县各中小学校能够认真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集中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主动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治教育。
四是齐抓共管,严格自查自纠工作。我县建立了由政府部门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学校主抓、公安司法部门协助、家庭社会参与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县教育局与各中小学校签订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责任书,各学校与各班级又分别签订了“创和谐班级,做文明学生”意见承诺书。
五是强化督查,确保专项整治成效。我县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突出督查环节,县局适时组织督查,加强对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指导和检查。责任督学对责任区内学校的专项治理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与校方沟通,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督导室报告。自2016年4月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中小学校无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记者:目前,全省教育系统“七五”普法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如何落实好教育系统新的五年普法教育任务,来推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
施问华:“七五”普法期间,我县教育系统法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暨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突出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实施和谐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教的进程。
“七五”普法我们有八大任务:
①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暨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②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工作力度,扩大教育宣传面,增强全县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法规意识、法治观念。③以“法治阳光润校园”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师生参与率达100%,教师普法考评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生普法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④积极组织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创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⑤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暨省“五严”规定,依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⑥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育法治队伍,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执法水平。⑦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发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培植10所以上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不断提高创建水平。⑧构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