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3期 总第5370期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3期  下一期
在选择中体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例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 作者:朱荷芬 发布日期:2017-02-21 15:39:21

    使用Authorware,感受到了它强大的交互功能;学习3D Max,惊叹于它制作三维图形的立体功效。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得不让我感叹它的神奇。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一刻起,我便与信息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去探寻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评价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1.“用”与“不用”的选择
    我曾与另一位教师同上过《美妙的轴对称》一课,只是我选择在教室讲解,她则选择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演示。因为我先上,加上学生课前收集了丰富多样的具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与物品,以及我条理清晰的概念讲解,尤其是最后专门研究轴对称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成果展示,所以即便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这一课依然受到了好评。只是我的心头还有个小小遗憾: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会呈现更多的信息,也许会有新的教学效果生成。于是我暗下决心,等下一轮再上这课,我将选择制作课件。不过还没等到我实现心愿,同组的另一位教师先尝试了,果然非常成功,而且带给我不同的感觉。尤其是课开头播放了一段模拟学生上学路上的动画,生动活泼,引导学生在《小二郎》的歌声中愉快地寻找上学路上具有轴对称现象的物体。可见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图像、动画、逼真的音效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学生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信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真实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和丰富了学生正确观察和解释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很生动;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浅出地解释概念很清晰。看来在这两个细节的教学策略选择上,信息技术的确显现出了它的优势。
    2.“变”与“不变”的选择
    因为《变化的鱼》这一课,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几何画板做课件。选择它是因为可以借助几何画板里点、线、圆等基本要素的变换、组合、测算、动画制作、轨迹跟踪等方式,构造出变化无穷的动态图形,为《变化的鱼》之“变”增光添彩。只是由于时间仓促,除了点的坐标呈现得快捷、清晰,连线有循序渐进的出现效果之外,似乎跟我用PPT做出来的课件差不多,主要作用还只是演示我所设计好的内容,跟学生的互动性不强,没法按学生所提出的数据“变”出他们所说的形状。而在另一位教师用Flash制作的课件中,学生说什么就变什么的可能变成了现实。这位教师借助优秀的计算机技术功底,编制了满足学生要求的程序,一旦数据变,相应的图形也发生变化,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满足感,师生互动效果很好。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入教学过程,将产生出一种新型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进行选择。
    3.“写文稿”与“制作表格”的选择
    《调查生活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一堂基于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后的汇报应用课。这节课教师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调查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从调查数据到绘制表格、提出建议,对统计调查中的困难以及数据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统计意义。同时,在教学中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联系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和自身密切关联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一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该课进行了拔高。
    历经了三次选择,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促使我们考虑如何改变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课程资源较好地体现出来。
    二、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看法大致有三类:把教学策略看作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主张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步骤、教学模式同义。上述三种看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策略的范畴加以界定,其中一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教学策略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测等一系列有助于最优实现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之总和。为适应处理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动态信息,教学策略必须具有指导性、灵活性、最优性等特征。
    综上所述,有专家认为,对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可作如下表述: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这个表述包含了三层基本意思: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制订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三、明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可以与数学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让学生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建构并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作为教学工具,可以让教师利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练习和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学习仍在继续,选择仍将出现,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将成为我不变的选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