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手绘童心,圆一个七彩童年梦 精心打造阳光校园倾情培育阳光少年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0期 总第4534期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0期  下一期
精心打造阳光校园倾情培育阳光少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2-11-27 09:14:18

     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无线电测向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胡琴
     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地处南京南站附近,高铁汇集之处。所以校园文化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从“汇”字上做文章,全力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汇心”文化。所谓汇心文化就是要将学生的心、教师的心、家长的心和社会各方面的心汇聚在一起,全面促进学校发展,从而成为一所“有文化底蕴,有个性特色,有品牌优势”的优质学校。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汇聚童心,亮丽童星”。
     2006年,在对学校进行了深刻认识和剖析后,针对学校实际,切合学生特点,学校摸索将野外测向活动引入到校园测向,使阳光测向成为学校常规活动、特色活动。无线电知识和无线电测向知识不仅具有科技内涵,而且是一项可以让学生们在阳光下奔跑的体育锻炼活动。它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无线电科技的魅力,还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一、领导重视,确立创新项目
     根据中央关于“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以“科教兴国”,“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指导思想,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经过考察、研究和积极筹备,正式成立了无线电测向科技领导小组,并在全校范围内成立无线电测向队,购买了上万元的无线电测向器材,落实了训练场地。校长亲自负责具体活动方案,同时选派黄卫东、曹晓明两位老师参加了省市无线电测向培训,回校后指导班主任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
     几年来,秦淮第二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上下同心、同舟共济,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探索方案,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同时,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将“建设一支实验型教师队伍、培养高品质阳光少年、创建校本课程品牌”确定为学校发展目标!“打造阳光校园,培育阳光少年”,已成为二实小师生最美丽的行动、最亮丽的名片、最和谐的风景。
     二、足量训练,实施创新项目

     
     如何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是当前面临的较大问题。为此,学校请教了多位从事无线电测向训练的老教练,从中学到了一些方法和经验,摸索了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并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让每位学生都了解掌握测向知识,具有一定的测向实践能力,每周由各班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活动。教师们严格按照活动计划精心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为校队成员,每周由两位老师负责训练两次,更为精心的专业指导,这样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测向活动,同时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面与点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三、硕果累累,创新项目更创优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探索与追求,培养挖掘少年科技人才,体现“科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7年学校申报并成立了南京市阳光测向联盟少年科学院,设立了无线猎狐联盟少年科学院章程,制定了每期队员的训练计划,为学校今后阳光测向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少年科学院是在学校领导关心下,邀请校外科学工作者为少年科学院顾问,学校科技辅导员老师担任少年科学院辅导员参与指导,以校内科技爱好者为主体扶植对象,体现学生自主实践性的少年科技团体。在无线少年科学院里,有讲座、参观活动,有观察、实验活动,活动是少科院进行科学实践探究的基本形式。
     2009年12月,学校“无线猎狐联盟”顺利通过南京市阳光测向基地验收,南京市无线电测向协会秘书长任德祥亲自为学校挂牌。今年,学校将争取全国无线电测向基地挂牌。
     六年的风雨兼程,六年的奋斗拼搏,全体测向队队员以顽强的拼搏意识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谱写了一篇篇崭新的乐章。从2006年参加南京市无线电测向比赛至今,学校获得了几十枚市级、省级、国家级无线电测向大赛个人和团体的奖牌。
     四、开发校本,创新项目进课堂

     
     学校把无线电测向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把无线电测向作为校本课程安排进每学期的体育课和校本的教学计划中,系统的让学生学习掌握无线电测向知识。每一个指导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质、定量,确保学生对无线电测向技术和技巧的掌握。室内,既重视讲透理论知识,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兴趣,让他们都跃跃欲试;室外,手把手地指导每一个动作,力争动作做到位,又注重培养有潜力的优秀选手。
     国家体育总局无线电测向部的王力新副主任阅读了学校的校本课程《阳光测向,从我们开始》一书,指出这种形式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值得在全国推广。他根据在学校的实地考察和观摩,认为秦淮二实小的阳光测向活动扎实,在全国阳光测向还在起步时就走在了前面,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南京市无线电测向协会的任德祥秘书长为学校授牌——南京市首批“南京阳光测向基地”。2012年,学校又申报了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 
     如今的无线电测向队无论是在内部建设,还是在日常的训练和管理上,都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开展,不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做无线电测向的排头兵,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再创新佳绩,争取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